本網訊 (記者 劉占良)本來一個好好的村莊,卻因為環境污染,村民的身體健康受到很大威脅,許多村民因水質污染,而得了癌癥,十多年間有46人得了癌癥相繼死亡,村子被外界稱為“癌癥村”。
商州區劉灣街道辦事處賀嘴頭村地處商洛市城南,位于南秦河與丹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全村共有280戶885人。走進村子,提起“癌癥”二字,很多老年人記憶猶新。
村黨支部書記賀智華:“十年前大概就是(一年)8個人左右。”
記者:“8個人里邊有多少人是因為癌癥去世的?”
賀智華:“有6個左右。有兩個是正常死亡。”
資料顯示,從1991年到2003年的12年間,賀嘴頭村全村共有46人因癌癥死亡,高峰期時幾乎一個月死亡一名村民,多以罹患食道癌、胃癌為主。癌癥率如此之高,不少專家特地前往調查,當年參與調查的解放軍第四五一醫院腫瘤科主任雷培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解放軍第四五一醫院腫瘤科主任雷培森說:“我們去看,水有一股酸臭味,針對這個情況,我們和有關單位進行了研究,我們認為,這個村的發病率高,可能與局部的水質污染有關。”
賀智華告訴記者,由于地理位置優越,上世紀末期,南秦河上游一批重污染工廠投入生產,這些企業大都采用原始排污方式,污水直接排入流經賀嘴頭村的南秦河,加上粉塵污染,最嚴重的時候,賀嘴頭村田地里的莊稼都成活不了,自家井里打出來的水,連牲口都不愿意喝。
記者:“這個土地是不是原先的土地?”
賀智華:“就是原先的土地,他把(原先的土)翻下去。”
記者:“像這樣的蒜苗能種不?”
賀智華:“那種不成。”
記者:“種上去直接死了?”
賀智華:“種上去就壞了,蒜苗根底下膿了。”
記者:“現在可以種了,還有影響嗎?”
賀智華:“影響小了,影響就是這蒜苗根黃了跟雞屎一樣。”
記者:“就是根部爛了?”
賀智華:“恩,爛了。”
2010年前后,在當地政府推動下,商洛市酒精有限責任公司、商洛市造紙廠、淀粉廠,以及化工廠等一批企業在相繼停產或遷往別處,并協調資金給賀嘴頭村全體村民在丹江邊上打了一處深井。
賀智華:“村民在后頭山坡上修了一個水塔,村里用這供丹江河的水。”
記者:“十年前喝什么樣的水?”
賀智華:“十年前喝各家各戶打下的水。(現在)水一燒沒有底下那種白糊糊。”
記者:“以前燒水底下有白垢?”
賀智華:“嗯。”
記者:“特別多嗎?”
賀智華:“特別多。”
賀嘴頭村村民:“(以前)打的井水有白質,燒的水里邊白色的東西太多,(現在)這水沒有。”
記者:“這個水吃著沒有啥吧?”
村民:“沒有啥。”
雖然現在村民吃水不用發愁,地里也能種上莊稼。但是記者在村里走訪后發現,人畜不分離,加上沒有下水道,污水橫流,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仍令人堪憂。
記者:“現在死亡是呈下降還是上升趨勢?”
賀智華:“(2003年)以后是下降,(去年)死了2個,一個是癌病,一個是正常死亡??赡苓€有點污染。”
企業雖然遷走了,留下的卻是支離破碎的環境。雖然因癌去世的人數在逐年下降,但是,地方GDP與環境污染博弈背后暴露出的環保意識的滯后和缺失,讓當地村民的生活至今還在經受著環境污染的侵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