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李孟仁)陜西洛南縣柏峪寺鎮歷史悠久,境內羅漢洞素有“漢唐古跡”和“洛陽小龍門”之美稱。該鎮自古以來就是周圍的石坡、靈口、頁山靈寶等地的人們物資交易的集貿重鎮,也是洛河捧出的一個古老的鎮子。鎮政府所在地柏峪寺街與羅漢洞南北對峙,悠悠洛水橫亙其間。近年來,柏峪寺街的電力供應與小城鎮建設之間矛盾凸顯,街道兩旁蜘蛛網似的電線、凌亂的表箱和老化的下戶線,影響市容,也與該鎮打造旅游名鎮的戰略格格不入。
1980年柏峪寺街通上了農電,1999年實施農網改造。改造后柏峪寺街由一臺160千伏安和一臺200千伏安的配變供電,低壓線路長5.8千米,有低壓用戶470戶。近年來下戶線老化嚴重,線路凌亂,表箱腐朽,蜘蛛網似電線隨處可見,安全隱患大,供電可靠性低。電網員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擔負該鎮供電任務的景村供電所曾計劃對柏峪寺街道的線路、表箱、下戶線進行改造,但因缺乏資金被擱置。
2012年4月,洛南供電分局全面開展農配網設備專項整治活動,景村供電所把柏峪寺街的設備整治作為一項重點工程來抓,對柏峪寺街線路缺陷和隱患進行排查、匯總和上報,制定消缺和整改方案,實施整治。從5月1日開始該所員工放棄節假日,冒著酷熱,日夜奮戰在設備整治的一線。面對資金緊缺、材料不足的難題,該所結合洛南分局“創先爭優、樸素為民服務”活動,對表箱進行除銹處理后再次利用。所長賈忠民、柏峪寺工作點負責人齊照帶領5名員工,克服了時間緊、任務重、天氣炎熱的困難,完成了柏峪寺街道兩個低壓臺區的設備整治任務。洛南分局副局長楊李周親臨現場指導工作。在短短的一周內,7名員工共改造照明表箱31個,裝設下戶線、進戶線1.3千米,裝表163塊,安裝動力表箱21個,裝設下戶線、進戶線1.2千米,更換下戶線0.8千米。
如今,當你走進柏峪寺街,新拓寬的街道兩旁座座小樓房一字排開,商鋪云集,平整的水泥路面,明亮的路燈,刷新了人們對古鎮的記憶。過去凌亂、蜘蛛網似的電線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筆直的電桿,整齊的電線,安裝規范的表箱和布設美觀的下戶線。農配網設備整治提高了供電可靠性,惠及百姓,亮麗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