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周訓焱 徐世旺)山陽縣高壩店鎮金山寺村農民陳開選在創業政策扶持下,擴大了食用菌種植規模,每天產鮮香菇500多公斤,收入3000多元,帶動當地30多名農民就地就業。近年來,山陽縣1632名農民工通過回鄉創業當上老板,帶動1.3萬多人就業,年創經濟收入5億多元。
山陽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每年有10萬多人外出務工。為了吸引更多的農民工回鄉創業,山陽縣2009年著手創建省級農民工回鄉創業示范縣,制定出臺了一系列鼓勵農民工回鄉創業扶持政策,多次在北京、西安等地召開山陽鄉黨聯誼會、務工創業人員座談會,依托西安、北京、深圳等7個駐外勞務工作站,將“走出去”的農民工“請回來”,促進人才資本“回流”,優先為回鄉創業的農民工謀劃致富項目,統籌考慮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產業發展、旅游開發,力求創業項目符合產業發展布局、符合群眾需求。原籍漫川關鎮的王世春,在外創業多年,積累了資金和管理經驗,在政府的支持下,回鄉投資1.4億多元,實施了漫川關鎮閆家店新村、天竺山國家森林公園索道建設項目,為加快山陽縣旅游產業開發奠定了基礎。在天竺山腳下的法官鎮僧道關村移民小區,50多名回鄉農民工依托景區開發,在自家門前辦起了農家樂,從事餐館、客棧、茶樓等經營,每月收入過萬元。板巖鎮廣梅溝村農民惠秀明2009年回到家鄉,創辦了萬頭現代化豬場,帶動周邊40多名群眾建起規模化養殖場,年出欄生豬2萬多頭,帶動群眾增收4500多萬元。
圍繞農民工回鄉創業產業類型,縣上制定了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對發展蔬菜大棚每畝補助5000元,辦千頭以上養豬場的分別給予10至50萬元、建設標準化養雞大棚每棚補助1萬元等資金扶持。同時,不斷加大創業小額擔保貸款和稅收減免等扶持力度,全縣投放小額擔保貸款、扶貧貼息貸款1.55億元,協助創業企業申請項目資金1600萬元,減免各種稅收587萬元,發放小額貸款貼息、創業補貼等1638萬元,有效緩解了創業融資難題。目前,全縣建成兩個創業孵化基地、6個創業示范小區、111個創業示范鎮村。1632名在縣內創業的農民工創辦了4680個經濟實體,就地轉移就業2.89萬人,去年實現勞務收入1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