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見習記者 李妮)初春三月,記者來到了位于商山腳下的丹鳳商鎮商山村,走進村里的衛生所,采訪了該村的赤腳醫生彭幫懷。
彭幫懷1978年高中畢業后干上了村里的赤腳醫生,一晃三十多年了,這些年里經彭幫懷醫治好的病人不計其數,醫療室里老百姓給他送的錦旗掛滿了整個墻壁。彭幫懷說,他之所以會選擇赤腳醫生這個行業,是因為他母親有心臟病的緣故。高中快畢業那年恰好丹鳳縣衛生系統在當地挑選一批赤腳醫生,他不假思索就報了名。經縣上在衛校統一培訓后,他正式踏入了赤腳醫生這個行業。
彭幫懷說,剛參加工作那些年,醫療設備十分簡陋,除了一個藥箱,幾片普通的藥片,一支針筒,幾塊紗布,別的就少得可憐。村民有個頭痛身熱,擦損外傷等小病經他診治后很快就好了,但是碰到村民稍有個大病、重病他就有點犯難了。盡管艱苦,但作為一名赤腳醫生,彭幫懷盡職盡責,滿腔熱情地為村里人服務。遇到農忙時節,有時來田間地頭找他看病的人很多,他常常要停下手里的農活,背起藥箱去看病。尤其是流感時期或流腦時期,作為赤腳醫生的責任更大更辛苦,他不但走家串戶發藥,還得講解預防知識。
彭幫懷說這些他都覺得沒啥苦的,最怕的就是刮風下雨天,因為要去十幾里外的村子出診,山路泥濘車騎不進去,只好走著去。走十幾里的山路,滿滿的一箱藥壓得他有時都喘不過氣來。彭幫懷說,現在年紀大了,有時都有點力不從心了,但是村民一個電話,他又會積極赴診,認真地為病人看病打針服藥。他治得了的,就一心一意盡力去治。治不了的,就建議病人家屬送病人去醫院治,有時還親自陪著送去。
彭幫懷說,現在,像他這樣的赤腳醫生也有了一定的福利和待遇,看病盈利外還拿上了國家的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