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賈書章 詹緒澤 盛祥立) 一條水泥路串起千家萬戶,房子掩映在綠色之中,村莊鑲嵌在林海之間,農家小院前是一眼望不到邊掛滿果實的規范化核桃園。這是記者近日在柞水縣干佑鎮梨園村看到的情景。村支書袁正華望著掛滿果實的核桃說:“今年梨園村僅林果業一項,預計戶均可增收5000元。”
2004年,柞水縣林業局投放核桃良種苗木,縣科技局選派科技特派員負責技術指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做技術后盾。干佑鎮黨委、政府組織群眾在梨園村逐步建起中林一號、中林五號、香玲三個核桃良種早實豐產新品種科技示范基地1000多畝。經過科學修剪、高接換優、施肥、防蟲、涂白等科管措施,目前60%以上樹木已進入初果期,平均畝產100公斤,總產值160萬元,人均核桃收入1473元。
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村上根據藥用紅豆杉生長的特性,投資40萬元,采取“林藥間種”模式,在優質核桃園中間種紅豆杉。同時,在荒山上栽植板栗,對野生毛栗、五味子、二花等進行改良,建成板栗坡和藥源基地,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05年的3800元增加到2010年的5135元。
今年,柞水縣科技局與西安龍昌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又引進喜陰作物雞腿菇進行林下小面積試種,推廣“林菌間種”,實行“公司+農戶+基地”模式,以提高單位附加值。科技局還牽頭組織、協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核桃專家來柞,對生長3-5年的核桃樹進行現場高接換優操作和培訓,現已培育優良核桃采穗圃近100畝,僅此一項年收入過1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