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鄭曉燕 宋林宏 周銀祥) 四月的商南,山花爛漫,喜訊頻傳:柏倫電子疫苗生產線、30萬頭生豬屠宰等項目建成投產,千家坪釩礦、20萬噸甲醇汽油、丹江梯級電站建設如火如荼,縣城“四條大道、四大片區”建設正緊鑼密鼓,“四大循環產業園區”建設熱火朝天,國家衛生縣城、省級旅游示范試點縣和金絲峽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已全面啟動……這一幕幕火熱繁忙的場面,奏響了商南縣率先突破發展的樂章。
剛剛過去的2010年,商南縣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突破1億元,增幅連續三年位居商洛市第一;實施全民招商新引進項目114個,引資50.88億元,到位資金20.59億元,均創歷史新高;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再次榮獲優秀殊榮,連續四年在商洛市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摘取優秀桂冠。
作為陜西的“東南門戶”,商南縣始終堅持把目標責任考核作為指導科學發展的“指揮棒”,把加快突破發展、構建和諧商南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可以操作的實際指標,確立了“打造商南茶、金絲峽兩大名片,開發三大優勢資源,建設四大園區,實施五大帶動戰略,推進六大建設,實現八大突破”的宏觀發展思路,作出了關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農業產業化、縣域工業化、農村城鎮化、促進農民增收、全民招商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積極開展了“中國旅游強縣”等十大創建活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招商引資、金融機構凈投放貸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九個高位增長”和萬元GDP能耗“一個預期下降”的良好態勢,先后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茶葉百強縣和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爭先進位獎、扶貧開發工作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省級園林城市等80多項殊榮。
在目標責任考核的引領下,商南縣經濟社會發展亮點紛呈。在農村深入開展了“千名干部進百村促農增收活動”,集中實施了百萬頭生豬、千萬只蛋雞和核桃、板栗、茶葉、油桐、油茶等5個20萬畝特色產業建設,涌現出柏倫疫苗、永利牧業公司、朝陽金絲源公司、秦東茶葉公司等科技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了商南綠色食品、絨繡工藝、水晶制品、高科技新能源制品等一批特色品牌。縣上啟動了縣城循環經濟核心區、生態科技產業園區、金絲峽生態旅游示范區、丹南礦業園區“四大循環產業園區”建設,培育了礦產建材、農產品加工、水電能源三大支柱產業和豪迪、中劍、秦東、東正等一批產值過億元的骨干企業,工業經濟總量大幅提升。五年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4億元,是“十五”末的12.77倍。縣上以創建旅游強縣為目標,加快金絲峽深度開發建設,先后榮獲國家森林公園、4A級旅游景區、國家地質公園等20多項殊榮。泉茗生態觀光園、任家溝休閑度假區、上蒼坊森林公園等新的景點逐步開發建設,成功舉辦了三屆旅游茶葉節,央視鄉村大世界、藝苑風景線欄目走進商南,金絲峽、商南茶兩大品牌效應日益凸顯,商南被授予全省首批旅游強縣。圍繞“區域最美,人居最佳,產業最強”的建設目標,商南縣大力實施“東擴南移西延北改”戰略,世紀大道、塘壩新區、濱河東路、長新路一期工程改造等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重點市政項目相繼竣工,縣城“四條大道、四大片區”全面啟動建設,縣城人口達到5萬人,城區面積達到近10平方公里。富水省級重點鎮、清油河陜南百強鎮和10個建制鎮“五化”建設扎實推進,城鄉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路、水、電、視、訊建設全面跟進,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通自來水、通廣播電視、通無線通訊,戶戶通網電目標。該縣圍繞實施民生“八大工程”,統籌推進科技、教育、衛生、計生、廣電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高考萬人比連續26年位居全市第一;農合療參合率達99.25%,連續四年居全省第一;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3‰以下。“平安商南”創建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后榮獲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全省平安建設示范縣、信訪“三無縣”稱號。在黨的建設中,深入實施了“百個支部聯動共建創五好、千名干部聯戶幫扶助增收、萬名黨員履職承諾樹形象”為主要內容的“百千萬”先鋒工程,探索推行了為民服務代理制、財務三簽制和“一冊兩聚四會”等基層工作“十項”制度和“雙聯雙建”、“企業支部+基地+農戶”、“支部+協會+黨員示范戶”三種新的城鄉共建共富模式,形成了具有商南特色的黨建品牌,被省委命名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先進縣”。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按照“陜南循環發展”的戰略定位,商南縣繼續堅持以目標責任考核為總抓手,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產業興縣”三大戰略、加快建設“四大循環產業園區”,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旅游帶動、城鎮帶動、產業帶動、開放帶動“五大帶動”,著力發展現代材料、生態旅游、綠色食品、水電能源、礦產建材、現代服務業六大產業,大力培育釩、鈦、硅、鎂和建筑材料、水電能源、綠色食品、循環生物、生態旅游、生物醫藥十大循環產業鏈,著力打造綠色商南、水韻商南、不夜商南、文化商南、健康商南,努力把商南建成陜東南的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