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郭民成 贠戰軍)開春以來,洛南縣柏峪寺鎮組織百名干部深入一線,共落實煙田面積13030畝,擠進全縣三個萬畝烤煙大鎮,成為"紅雙喜"牌香煙優質煙葉供應基地。
烤煙在柏峪寺鎮扎根落戶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一直是該鎮的傳統的主導產業。許多人靠種植烤煙蓋起了樓房,過上了富裕生活。村民劉新所便是其中一位,他逢人就說:"這幾年,我就憑烤煙這一項,供出兩個大學生,蓋起四間兩層小洋樓,添置這些現代化家用電器,如果不種烤煙,我連想都不敢想,現在我們農村人也能和城里人一樣住樓房、玩電腦、開小車了……"但由于種種原因,該鎮烤煙面積始終在六、七千畝左右徘徊,很難形成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經營。
新鎮成立以來,該鎮通過周密細致的調查研究后,準確定位:群眾要致富,必須做強做大烤煙產業,走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的發展道路。于是該鎮先后采取七項措施奮力打造萬畝烤煙大鎮,做強做大烤煙產業,增加農民收入。一是政策扶持。規定凡種植烤煙20畝以上的戶,政府在資金扶持、煙爐修建等方面,予以優惠,積極協調,將各零散戶的土地通過承包、租賃、轉讓等方式,流轉成大塊田地,鞏固老煙農,發展新煙農,實現規模經營、集約化經營。二是組織煙農外出參觀、技術培訓、典型示范等多種形式,學習外地的先進經驗,開闊煙農眼界;三是投資368萬元,新修可收購2萬畝煙葉的現代化廟柏煙站大樓,徹底解決煙農買煙難的后顧之憂;四是新修雙廟、楊嶺等村13條16.9公里煙田機耕路,降低煙農的勞動強度,五是新建廟坪、雙廟等村三個一萬余平方米的標準化烤煙育苗基地,提高煙苗成活率,是煙葉的烘烤期提前了10天時間,有效地避免了霜凍等自然災害;六是新修司塬、楊嶺、薛樓等村5處煙葉集中烘烤爐群,提升煙葉烘烤質量,增加烤煙發展后勁,七是為每個500以上的烤煙專業村,復修或新建200立方米的蓄水池三至五個,提高勞動效率,增加煙農收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這些措施實施以來,該鎮烤煙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涌現出像關帝廟、茶房、崔塬、廟坪等四個千畝烤煙村,60個種植面積在30畝以上的烤煙大戶。2011年,全鎮20個村4015戶15388人共種植烤煙8883畝,戶均2.18畝,人均0.5畝,成為全縣第一個戶均面積過(超)兩畝的烤煙大鎮。實現產值2600萬元,戶均增收6000元,人均1700元。今年已落實煙田748戶13030畝,將實現產值4000萬元,種煙戶戶均收入5.3萬。全鎮戶均3畝,人均0.7畝以上,僅烤煙一項,戶均收入10000元,人均2700元以上,人均占有量遠遠高于全縣平均水平,真正成為全縣有名的萬畝烤煙大鎮,走上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個發展軌道。成為全鎮農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綠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