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南星) 進入九月,在洛南縣北部的石門鎮河濱東路千米景觀長廊工程工地上,紅旗招展,人流涌動,機器轟鳴。堤壩上數臺重型起重機伸著巨臂,提著龐大的混凝土塊和鋼鐵構件在空中不停地移動,工人師傅揮汗如雨,加班加點趕進度……這是該縣加快城鎮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十二五”期間,洛南縣繼續堅持實施城鎮帶動戰略不動搖,圍繞建設關天經濟區三級城市目標,按照宜居、生態、園林、旅游、避暑城市定位,適應工業化發展要求,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努力推動經濟社會率先突破發展。
注重規劃引領保障城鎮健康發展
洛南縣按照分步實施、梯次推進原則,分三個梯次推進城鄉一體化歷史進程,啟動以城關、謝灣兩個鎮8個村為核心,覆蓋37平方公里,吸聚5萬人的城鄉一體化試點示范區。努力推進以縣城為中心,輻射半徑20公里的城市板塊,以巡檢、駕鹿為中心,輻射半徑40公里的華山南區旅游板塊,以保安為中心,輻射半徑20公里的中國西部影視城板塊,以靈口為中心,輻射半徑30公里的工礦電力板塊,以三要、高耀為中心,輻射半徑30公里的文顯山旅游板塊五大區域經濟板塊區,實現現代產業主體功能全覆蓋,不斷提升洛南城鎮化立體全方位開發國土空間。
按照城鎮總體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三規合一”原則,縣上加快編制洛河源、城關、靈口和文顯山地區總體規劃,新城區發展和老城區改造控制性詳細規劃,石坡、寺坡、柏峪寺等8個小城鎮建設規劃,引領區域協調發展。加快推進華陽路東段改造、西城區河濱北路、江濱大道、鐵廠路橋、八卦橋、垃圾和污水處理廠等城市項目建設。積極做好縣城過境公路立項、設計、報批等工作,力爭盡早開工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城區交通擁堵問題,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他們按照“統籌資金項目,整體規劃布局,分年度實施”的思路,堅持政府引領、市場融資、項目帶動的原則,以推進城鎮化為目標,從擴大城鎮規模、完善設施功能、提升管理水平三個層次入手,實施村鎮整合、以城帶鎮、產業建設、社區建設、環境整治、強化管理六大工程,統籌進城落戶、移民搬遷、產業開發,全力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在全縣建成一批特色明顯、產業明晰、功能完善、規模較大、示范帶動作用較強的小城鎮,打造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
為更好地引導城鎮建設發展,在“十二五”開局之年,縣上重點規劃了一批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目前,全縣城鎮建設完成投資3.71億元,神龜廣場、西城區河濱北路綠化、亮化等城市基礎設施和鑫苑印象、民俗村宋城等建設項目全面竣工,縣城6處路面修復改造工程全面鋪開,八卦橋、華陽路改造和石門、巡檢等小城鎮建設進展順利。占地50.2畝,日處理污水1.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和設計日處理垃圾110噸,填埋場總容積90萬立方,有效庫容74萬立方的垃圾處理廠工程進展順利。城區南門口橋改造工程、柳林橋工程、華陽橋工程等項目工程即將竣工。城區華龍橋路、東城區河濱東路堤路景觀工程、八卦橋工程、川西橋、污水處理場至電力局段管網工程正在建設之中。石門鎮河濱東路千米景觀長廊工程目前已完成300米河堤的砌筑。河西商住樓建設工程已完成設計,河東興合街改造、建設“核桃購銷一條街”正在施工,永豐、麻坪、景村等小城鎮建設項目陸續開工。縣上計劃年內將重點抓好石門、永豐、巡檢、保安、靈口、柏峪寺等小城鎮建設,加快景村、古城、三要等小城鎮升級改造,落實500萬元財政引導資金,帶動小城鎮建設完成投資1.5億元。
堅持科學管理著力提升城鎮品位
縣上圍繞鞏固省級衛生縣城和省級園林城市創建成果,啟動爭創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城市和撤縣設市計劃,高效能強化城鎮綜合管理,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重點將公共資源、公共設施、公共服務、城市文明、精神文明五個方面向農村滲透、延伸和覆蓋,不斷深入開展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活動,切實落實城區“日巡、周查、月比”和集鎮“旬治、月查、季比”長效機制。強化城鎮設施維護,對城鎮所有綠化苗木進行補栽、松土、施肥、澆水,修補更換馬路磚、雨水箅,整理下陷人行道,清理下水道淤積物,刷新城鎮所有道路標志標線,確保城鎮秩序整潔。到“十二五”末,該縣將形成完善的城鎮化發展框架,縣域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非農產業初具規模,工業布局相對集中,城鎮經濟實力明顯提升,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生態環境全面優化,地域文化特色鮮明,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公共服務設施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以縣城(含公交圈內的石門、永豐、景村)為中心,以中心鎮(石坡、保安、古城、靈口、三要)為支撐,以其他鎮和重點村為基礎的城鄉一體化框架。全縣城區人口不斷增加,城區面積不斷擴大,跨入全省33個10萬人以上城市行列,城鎮化率提高到50%,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編后: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持久動力,也可為農民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實現城鎮化首先要加強城鎮建設,但城鎮建設的規劃一定要科學,設計一定要合理,特別應避免今年建了明年拆、明年建了后年拆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