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洛南縣麻坪鎮云蒙山村自然條件惡劣,經濟發展緩慢,群眾生活貧困。2008年10月,在云蒙山村全體黨員和廣大群眾的一致擁護下,陳根新被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為了解決好村民的“錢袋子”不圓問題,村支書老陳親自到山西等地聯系務工項目,組織了勞務輸出歡送會,成立了務工黨小組,每組3名黨員,帶動其他村民致富增收,全村400多人外出務工,年均勞務收入都在320余萬元。另外,他們在該村三組建起了板栗基地,人均增收400元。在八組、九組發展核桃產業,建核桃園100畝,核桃高接換優200畝,點播核桃300畝,這些林果業、勞務業不久也將成為云蒙山村又一增收的亮點。
群眾的腰包鼓了,但村級集體經濟積累卻是毫無分文,村上連正常辦公用的筆墨紙硯都買不起,這一難題又擺在了陳根新等一班人面前。云蒙山上盛產連翹葉,山腳下有個云蒙山茶廠,是十年前村里人辦起了民營企業。每年春季,群眾上山采集連翹葉,經篩選、蒸煮、配料、烘干、包裝等工序,云蒙山茶葉就可上市出售。由于連翹葉有清熱解毒、抗菌、強心、利尿、止吐等功效,深受消費者青睞。但是,連翹葉在當地屬季節性植物,每年只收一茬,對一個村級民營企業來說,半年以上的停產導致其入不敷出,加之其它原因,云蒙茶廠運營不到兩年就停產了。為了讓云蒙山茶廠扭虧為盈,起死回生,也為了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陳根新帶領一班人深入研究,以廠房土地作抵押,為云蒙茶廠擔保貸款10萬元。云蒙山茶廠活了,開始有了盈余,也開始逐年為村上交納一定的租金。春末夏初,本村的群眾遍布云蒙山的溝溝壑壑、嶺嶺岔岔,采集連翹葉,每天收入60元左右。在車間選茶、裝袋工序的小工也都是本村人。在茶廠務工也成為本村村民增收的一個渠道。
如今,當你步入云蒙山村,路面寬闊平整,路旁柳竹成行,河水相映見底,各業興旺發達,呈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勃勃生機。(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