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孝竹
工人采摘白靈菇
孫聰聰給梅花鹿添加飼料
蘇拴良在查看黃粉蟲生長情況
近年來,商州區夜村鎮立足資源優勢,以特色種植、養殖為引擎,加快產業多元發展,持續激活鄉村發展新動能。目前,夜村鎮的全蝎、梅花鹿、林麝養殖和白靈菇種植四大特色產業蓬勃興起,為鎮域經濟發展筑牢“硬核支撐”。
全蝎養殖創效增收
4月17日,位于夜村鎮白楊店村的商洛邁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養殖車間里,工人正在篩選黃粉蟲的蟲蛹。黃粉蟲是全蝎的飼料,能夠為全蝎提供足夠的生長養分。
全蝎作為傳統名貴中藥材,在中醫藥市場供不應求。早些年,村民蘇拴良一直經營著中藥材收購生意,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商機后,于2020年成立了商洛邁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全蝎養殖項目。
面對養殖技術難題,蘇拴良多次外出學習,不斷尋找提供全蝎養殖存活率的方法。他建設標準的工廠化養殖廠房,確保養殖車間溫度精準地控制在32℃~34℃。
“目前,公司能夠實現年養殖全蝎1000萬只、銷售10噸左右、年收入700多萬元的目標。但現在的規模,還遠遠沒有達到預期。公司計劃增加設備,實施一年兩輪養殖,著力提升收益。”蘇拴良說。
隨著全蝎養殖產業穩定發展,公司吸納了周邊三四十名村民就業,也有個別村民參與全蝎養殖。通過“公司+農戶”的模式,由公司低價提供種蝎、飼料蟲,無償提供養殖技術,并保價回收成品蝎。60歲的村民薛建娃在自家附近建起60多平方米的大棚用來養殖全蝎。他說:“我年紀大了,在外打工不方便,跟著公司養殖蝎子,這也算是我的一份產業。”
梅花鹿開啟致富門
當清晨的陽光照在樂園村的梅花鹿養殖基地時,一頭頭梅花鹿就悠閑地在圈舍里踱步。養殖戶孫聰聰早早起來,在大鍋里煮上玉米,忙碌地為梅花鹿準備“早餐”。
2023年,31歲的孫聰聰與好友李想合伙成立了商洛市益源昌和農業有限公司,依托當地的生態資源,從東北引進優質梅花鹿品種,開始了梅花鹿養殖及其產品加工項目。孫聰聰以前養過豬,覺得梅花鹿養殖比養豬要簡單,因為梅花鹿的抗病能力、自愈能力、適應性都很強,養殖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食物與生產兩個方面。2024年10月,養殖場的梅花鹿達到了150頭。
孫聰聰說:“梅花鹿全身上下都是寶,鹿茸、鹿血、鹿皮、鹿肉……我們會根據市場需求提供相應的鹿產品。”
目前,該基地養殖梅花鹿82頭。今年,孫聰聰計劃擴大養殖規模,再購買一些加工設備,著力開發更多的鹿產品。
林麝養殖轉型升級
商洛秦旺牧業有限公司的林麝養殖基地位于夜村鎮白草嶺村。每天一大早,齊建軍就提著裝滿新鮮樹葉、紅蘿卜等食物筐子,腳步輕盈地走向林麝圈舍,然后輕聲呼喚:“小家伙們,開飯啦!”
林麝們聞聲而動,卻又保持著警惕,一雙大眼睛四處張望。“林麝生性膽小,我們連走路都得放輕腳步,生怕驚擾到它們。”齊建軍小聲地說。
齊建軍是該公司的法人代表,在嚴格遵守法律法規的前提下,他利用白草嶺村閑置的養殖基地,于2021年改建成標準化林麝養殖基地。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貴的中藥材,也是一種高級香料,因其市場前景好、價格高,素有“軟黃金”之稱。
目前,基地林麝存欄45只,其中雌獐22只,主要用于繁育林麝幼崽。養殖基地成立以來,嚴格按照因地制宜、規模發展、種養結合、綜合利用的原則,積極推行“公司+農戶”模式,探索建立“自養、飼草、務工”一體化飼養模式,帶動35名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公司已實現了由“輸血”向“造血”的根本性轉變,在用工方面優先聘用白草嶺村勞動力,并協同鎮黨委、政府及村委會對脫貧戶及有養殖意愿的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齊建軍說:“我們公司將充分發揮白草嶺村生態環境資源優勢,與村集體經濟組織聯合開辟特色農業發展新路徑,大力探索推行‘自養、代養、寄養、合養、飼草、務工’6種養殖模式,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農民更多地分享到產業增值帶來的收益。我們通過‘產業+生態’雙輪驅動的發展模式,實現了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讓商洛麝香飄得更遠,讓荒坡荒山變成‘金山銀山’,助力鄉村振興。”
白靈菇實現出口創匯
走進楊塬村的陜西天吉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靈菇種植車間,只見智能溫控設備、自動化噴淋系統有序運轉,一個個菌種瓶整齊排列,一朵朵潔白肥碩的白靈菇正茁壯成長。這里通過設備精準調節溫度、濕度、光照和二氧化碳濃度,白靈菇得以全天候生長。公司年生產白靈菇500萬瓶、產白靈菇鮮品1200噸、產值2000多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北京、上海、廣東、西安、成都等地,并出口至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
白靈菇因口感鮮美、營養豐富,素有“天山神菇”之美稱,市場前景廣闊。公司邀請專家駐點指導,從菌種培育、菌棒制作到出菇管理,全程實行標準化操作,研發出了新的菌種,栽培期由120天縮短為50天。陜西天吉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子樂說:“白靈菇生長周期的縮短就意味著產量的提升、收益的增長,也為白靈菇全產業鏈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我們將以打造白靈菇新型農業小鎮為工作重點,繼續發揮白靈菇工廠化栽培首家也是獨家的優勢,讓更多的人吃上我們的白靈菇,吃出營養和健康,為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
公司吸納周邊村民40多人就業,月工資3000元左右。孝義村村民呂亞利已在公司上班兩年,主要工作是對白靈菇進行疏蕾,也就是去除多余菇蕾。“在這里工作離家近,中午管飯,還能休息。”呂亞利說。
多舉措扶持產業興
全蝎、梅花鹿、林麝和白靈菇,這些曾經看似普通的生物,在科技與智慧的澆灌下,已經成了鄉村振興的“金種子”。
夜村鎮始終堅持多維度推動產業振興,在營商環境保障方面,采取“黨支部+企業+農戶”的模式,吸納農戶就近就業。落實領導干部包聯企業機制,定期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協調解決用地需求、用工招聘、供應鏈不暢等問題。在資金政策支持方面,2023年,爭取中國郵政集團投資20萬元用于林麝養殖基地基礎設施建設,幫助全蝎養殖基地申請到中國郵政集團的幫扶以及省級產業扶持、蘇陜協作、村集體經濟等項目資金300多萬元。鎮農業、財政等站所干部經常深入基地調查了解企業困難和需求,及時驗收兌付食用菌項目補貼資金。在技術支持指導方面,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共建專家工作站,組建了涵蓋全蝎、中華蜂養殖和白靈菇培育等領域的技術服務隊。在宣傳推廣方面,積極參加文明實踐集市參展活動,重點展銷全蝎酒、白靈菇、柿餅等特色農產品,擴大品牌知名度。鎮上還通過開發“產業+旅游”路線,引導游客參觀種植、養殖基地,參與產品加工過程并現場購買,不斷促進農產品直銷,帶動產業持續發展。
“夜村鎮黨委、政府堅持黨建引領,多措并舉優化服務、整合資源,通過政策資金傾斜、技術幫扶、產銷對接等舉措,全力護航特色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夜村鎮黨委書記張文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