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永濤)近年來,商州區積極引導駐商金融機構發揮重要主體功能作用,“三農”普惠金融發展取得新的成效,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有力有效。
資本注入效果明顯。各駐商金融機構積極落實各級經濟金融穩增長政策要求,持續加大對區級重點項目、主導產業、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三農”領域和個體工商戶金融信貸支持力度。2023年度,駐商銀行機構各項存款余額631.24億元,較年初增加50.67億元,增長8.73%;各項貸款余額381.95億元,較年初增加43.85億元,增長12.97%;存貸款占比為60.51%。駐商金融機構積極調整信貸政策,推出一系列面向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特色產業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等領域的專項涉農貸款產品,為鄉村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及時而有力的資金血液,有效推動了鄉村經濟的快速發展。
風險管理體系逐步完善。各駐商金融機構大力開發農業保險、農產品價格保險等適應鄉村特點的保險產品,有效分散農業生產經營風險,為農民及農業企業提供一道重要的風險防護屏障。構建農村信用體系,通過采集、整合農戶、農業企業及相關主體的信用信息,建立完善的信用檔案,并依托大數據分析技術,科學評估其信用等級與風險狀況,這為金融機構準確判斷信貸對象的償債能力、合理設定貸款條件提供了可靠依據。強化金融監管防范風險。建立區級部門、主辦銀行、鎮(街道)三級風險防控體系,強化風險預警與應急處置能力,有效防范扶貧小額信貸到期逾期風險。2023年度,扶貧小額信貸累計發放貸款16703筆5.74億元,新增發放651筆3148.8萬元,獲貸率53%,逾期率0.34%,風險控制在省監測考核指標內。同時,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為,有效防止金融風險向鄉村蔓延。
金融服務創新成果豐碩。各駐商金融機構大力推廣普惠金融政策,通過下沉服務網點、優化業務流程、減免服務費用、開展政策宣傳培訓等措施,確保每一位有需求的農戶、小微企業都能便捷、平等獲得貸款、存款、支付結算、保險等基礎金融服務。數字金融賦能鄉村,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前沿科技,打造線上線下融合、智能化、個性化的數字金融產品與服務體系。推出手機銀行、移動支付、遠程視頻柜員機等數字化工具,讓農民足不出戶即可辦理各類金融業務。積極開展金融知識普及教育活動,通過舉辦講座、培訓、咨詢、宣傳等多種形式,向農民普及金融基礎知識,傳授理財技巧,提升風險防范意識,增強運用金融工具進行生產、生活規劃的能力。
商州區將根據鄉村振興資金需求特點、償還能力、生產周期等因素,量身定制季節性信貸、分期還款貸款、隨借隨還貸款等貸款產品,確保金融產品與鄉村經濟活動緊密貼合。同時,推廣線上金融服務,設立流動金融服務站、社區銀行等,將金融服務延伸至鄉村“最后一公里”,持續提高金融服務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