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倩
大年初五一早,姜立成就從老家動身返回商州城區,顧不上回家放行李,他先來到了位于環城南路自己的餐廳里,擦玻璃、抹桌子,在前廳一通忙活后,又去后廚洗洗刷刷。“年前已打掃過衛生,但想著明天要開門營業,還是再收拾一下。新的一年,要用更好的狀態迎接客人。”姜立成笑著說。
今年36歲的姜立成是商州區夜村鎮劉一村人,自小熱愛烹飪,初中畢業后便到技校學習專業烹飪。學成后,他到西安一家以做魚為主的餐廳做幫廚,短短幾年間,蒸煮煎炸、冷盤、熱菜,他樣樣拿手,當上了餐廳的廚師長,還幫著店主在西安開了10多家分店。
自從成家有了孩子后,姜立成便思謀著回鄉創業。2014年他在市區開了一家烤魚店,既當店主又當主廚,一天到晚忙得“腳不沾地”,餐館也因為菜品味道鮮美,生意很是紅火。為了擴大店面,提升餐館檔次,姜立成和朋友謀劃著重新開一家餐廳。經歷了前期的選址、裝修和準備,2020年冬,新的主題餐廳正式開業。
“我喜歡也習慣了后廚里的‘煙火氣’,覺得自己精心做的菜品能得到大家的認可,就很有成就感。”姜立成說,當廚師幾乎全年沒有休假,一年到頭都在與油煙、炒勺打交道,當其他人享受和家人的團圓聚餐時,才是最需要他們展現技藝的時候。“辛苦是辛苦,但自己能憑手藝讓家人過上好日子,覺得內心很踏實也很知足。”
原以為新餐廳也能像以前一樣紅紅火火,沒想到,反復的疫情讓姜立成差點兒沒了信心。“最難的時候,店門一關就是個把月,房租、水電費、員工工資,每天睜眼看到的就是損失。”回想起不久前的門庭冷落,姜立成感觸頗深。據他介紹,不能堂食時,餐廳也嘗試了外賣和團購送餐,但營業額還是不樂觀,自己還在思考怎樣才能把疫情帶來的影響減到最小。
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后,各地經濟迅速恢復,我市的大街小巷也逐漸恢復了往日的活力。“客流起來了,熱鬧的生活回來了,最難的日子也終于過去了。”姜立成說,為了提升菜品品質,豐富菜品品類,春節期間看了很多關于特色菜的做法視頻,在老家也練習做過幾次,準備營業后正式上新菜。
午飯前,來電咨詢的客人和進店詢問的客人多了起來,餐廳門口馬路上的車輛也川流不息。姜立成說:“今年一定是充滿干勁的一年,我會繼續用心做菜,希望和大家一起發奮‘兔’強,把餐廳經營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