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亮 肖云
啟秀園風光
儀和公園風光
兩河口城市運動公園內,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孩子游玩。
市民帶孩子在一處休閑長廊散步
美麗的鳳泉園
兩河口城市運動公園風光
龍泉園一景
深秋時節,商州區江濱壹號小區外的錦繡苑內,錯落有致的綠植自然形成了一處清凈之地,一位母親推著嬰兒車在環形小徑上散步,幾位老人坐在長椅上談笑風生,微風拂過,色彩斑斕的樹葉輕輕搖落……
“原先這就是人行道的一個轉角,由于面積大,顯得很單調,現在建設成了一個小游園,出了家門就能來轉轉,非常適合老人休閑。”市民張先生說。
閑了有處去,累了有處坐,一年四季可見綠。今年以來,我市以“兩拆一提升”為抓手,騰退整理出邊角地1100畝,并利用騰退邊角地在全市建成89個“口袋公園”,其中中心城區建成20個,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形成5分鐘健身圈、10分鐘公園圈、15分鐘便民圈。
千姿百態的“口袋公園”如點點繁星散落在城市街角。根據周邊用地功能及市民居住情況,每一個“口袋公園”都設計了不同的主題,如學校周邊更突出文化性,居民區周邊更強調休閑性,通過“公園+運動健身”“公園+科普教育”“公園+城市文化”等設計理念,實現了“一園一品、一園一景”。
在工農路北段的啟秀園,以藍色為主色調的塑膠場地中,穿插著以白色顏料勾勒出的形狀不一的綠地,鮮艷的色彩讓人眼前一亮,同時也巧妙地將公路與居民小區隔開;在立交橋附近的儀和公園,干凈整潔的公廁、大面積的運動場地,彌補了周邊群眾缺少休閑運動場所的短板;在丹江、南秦河交匯處,新建的兩河口城市運動公園,一幢幢高樓、現代化的雕塑與鮮花綠地、藍天碧水交相輝映,尤其是沿河長廊擺放的一排《康養之都·兩河口一起走》主題攝影展,畫里畫外皆是景,讓人心曠神怡、贊不絕口。
因地制宜建成的“口袋公園”,不僅美化了環境、方便了市民,還產生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截至目前,主城區綠地面積增加11.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44.61%,綠地率為41.57%,人均綠地面積13.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