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肖 蓮
“我參加!”
“我可以!”
“誰休息,讓我上!”
……
8月26日晚,商州區城關街道商中路社區工作人員馬蕭怡在金源一路片區志愿者微信群里說:“明天需要4名志愿者,誰方便參加,麻煩回復一下我。”
消息發出短短一分鐘,志愿者爭先報名。這樣的場景每天都要上演多次。每次一有臨時任務,志愿者微信群里總是格外熱鬧,大家爭先恐后,生怕搶不上。
8月15日晚,商州中心城區實行全域核酸檢測以來,除廣大醫護人員奮戰在核酸檢測采樣崗位上外,有無數志愿者同樣奔波、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開展維持秩序、采集信息、發放貼紙等志愿服務。金源一路片區有12名志愿者,他們中有大學生、有個體經營者、有教師、也有黨員干部。
柴亞帆是返鄉大學生,別看年齡不大,做起事來卻麻利干練,無論是爬樓梯上門做核酸采樣,還是發放愛心蔬菜等,他總是沖在最前面。每天,他從4時許到崗一直忙到11時結束,雙腿因長時間站立而腫脹酸痛。
“第一天的志愿服務結束后非常疲憊,當天晚上睡得特別實,第二天早上又滿血復活。”柴亞帆說,“能成為志愿者,為家鄉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我覺得特別高興。再說我年輕,更應該多干一點。比我辛苦的人很多,我這點辛苦不算啥!”
8月26日9時許,大雨如注,剛剛和醫護人員上門給出行不便和居家隔離群眾做完核酸采樣的馬蕭怡,臉上的雨水和汗水已經分不清,她顧不上歇歇腳、喘口氣,又迅速投入緊張的工作。除了當好金源一路“守門人”,守護片區內270戶500多名群眾的健康安全,她還要做好社區排查員、信息報送員等。
金源一路片區所在的22號采樣臺有6個采樣點,分布在金源一路、金源二路、全興園小區和晨光建材市場。馬蕭怡負責6個采樣點的核酸檢測采樣和送檢情況數據上報,這些數據每個小時要上報一次,一刻也不能耽誤。
為了家人的安全,也為了節省路上奔波的時間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馬蕭怡便以社區為家,餓了就吃桶泡面,晚上累了就在沙發上湊合睡一會兒。“我們社區原本有幾張床可以休息,疫情發生后就給執勤點拉去了,他們要24小時值守,更需要休息好。”馬蕭怡說。
每天清晨4時,馬蕭怡就要起床,騎著她的小電驢將從社區領取的防疫物資送到金源一路核酸檢測采樣點,然后和醫護人員、下沉干部、志愿者一起為核酸采樣做準備。5時30分,她便拿著小喇叭通知居民下樓做核酸采樣。“我們拿小喇叭通知大家的時候,特別怕打擾到大家休息,但又擔心把誰遺漏了,只能一遍遍通知,好在居民們都很理解,也很配合。”
因為每天上門做核酸采樣的人員在不斷變化,前一天晚上,馬蕭怡要把名單整理好,第二天還要核對一遍又一遍。馬蕭怡說:“寧愿多費點工夫,也不能漏檢一戶、漏檢一人。”
上午的核酸檢測采樣任務一結束,馬蕭怡就馬不停蹄地趕回社區,迅速匯總信息并上報重點人員排查等工作,經常一忙就是大半夜。
馬蕭怡說:“我每天基本上還能睡兩三個小時,我們社區黨支部書記和堅守在辦公室的兩名同事晚上幾乎睡不了覺,一有緊急情況就得馬上處理,讓我比較感動的是我們這些志愿者。在金源一路核酸檢測采樣點的志愿者除了負責片區內居民的核酸采樣,還要為周邊群眾服務。每天要為800多人進行核酸采樣,幾個小時下來,不僅采樣人員的胳膊酸痛不已,掃碼人員的手指也會因長時間彎曲而發麻疼痛。但是不管多累多苦,他們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
為了減輕馬蕭怡的負擔,下沉干部張云紅主動幫居民倒生活垃圾,志愿者程寧、黃倩、王楠、李字文、張建、劉穎等總是自覺干好力所能及的事:貼封條、幫群眾送物資、支援桂園新村核酸采樣……
“希望疫情快點過去,所有人都能恢復正常的生活。我也相信,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我們!”馬蕭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