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江波
棲霞區對口幫扶商州區聯絡組組長、商州區委常委、副區長吳丹深入南街社區檢查指導醫療廢棄物收集、消毒、清運工作。
支農人才劉靜剛抵達商州就主動在所在小區參加志愿服務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商州區疫情發生以來,棲霞區對口幫扶商州區聯絡組人員聞令主動出戰,在抗疫“戰場”上處處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
疫情阻擊戰打響后,棲霞區對口幫扶商州區聯絡組組長、商州區委常委、副區長吳丹帶領商州區的南京掛職干部和“三支”人才成員,迅速投身疫情防控工作中。
吳丹提前從絲博會返回商州,每天天沒亮就下沉一線,連續十幾個小時的檢查督導,協調解決社區遇到的問題,安排第二天的防疫工作。在企業工地、街鎮村居、樓宇小區、商貿市場到處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為基層解決一個又一個難題。
在一個剛升級成封控區的小區,吳丹了解到這個小區存在疫情防控工作人員不足的情況后,對小區負責人說:“人手不足,關鍵時刻要發動小區內的志愿者。我們棲霞支農人才的宿舍正好在這里,我來聯系他們,讓他們做個榜樣,再聯系一些有責任心的小區居民。”在他的安排下,很快一支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務隊在小區成立。
“防護服、醫用口罩啥的都需要,需要送到高速路口,感謝后方的支持……”“確保防疫物資暢通,這批物資送到商洛北收費站,物資保障組負責到北站接。”防疫物資是戰勝疫情的“槍支彈藥”。每天,吳丹打往南京協調防疫物資的電話,不知撥打了多少次。
據悉,棲霞區工商聯緊急籌集的400套防護服和2400只N95口罩已經發貨;國飛無人機捐贈1000套防護服、鞋套、面罩和2萬只醫用口罩已順利運抵商洛……
聯絡組成員曹禺在商州區發改局掛職,8月15日22點多接到通知后,簡單整理了洗漱用品,迅速抵達包抓社區,連夜開展第一次核酸檢測,分配采樣員、調配防疫物資、維持現場秩序,一直奮戰至第二天早上6點。
不能回家,就住在單位。沒時間吃飯,就用方便面充饑。疫情發生以來,曹禺每天都要往返于包抓社區組織核酸采樣、檢查中心糧站生活物資保障情況,有時候深夜還要趕去高速路口接收捐贈的防疫物資,工作干勁絲毫不遜本地干部。
“商洛防疫不勝利,我們絕不收兵!”支援期即將屆滿的棲霞疾控專家儲小華,再次向聯絡組申請了延期。疫情以來,他以區疾控中心檢測室為家,不分晝夜開展核酸檢測工作,平均每日核酸檢測量近2000管,還利用檢測空隙時間,積極參與檢測試管條碼打印、物資配發等相關工作。
“我在南京的時候就做過信息采集的志愿工作,明天采樣掃碼一定要安排我先上。”孫偉急切地對小區負責人說。
8月10日,棲霞區6位農業人才剛剛抵達商州,8月17日,他們居住的小區就被劃為高風險地區。雖然對這座城市還不熟悉,但他們立即組織成立抗疫志愿小組,向小區申請參加抗疫工作。“疫情就是對我們援商的第一個考驗,我是黨員,我要帶頭!”被推舉為抗疫志愿小組組長的劉靜這樣給大家打氣。17日一早,志愿小組又投入到掃碼、分發物資的工作中,“大白”背后的“南京”字樣在陽光下顯得格外美麗。
“孫叔叔,謝謝您!謝謝南京!我要好好學習,以后到南京上大學!”剛剛做完核酸檢測的張諾一小朋友,得知每天給他們掃碼的是南京支援商州的人員后非常感動,雖然隔著防護面罩看不清他的臉,但還是遠遠地向他鞠躬感謝。十幾歲的小朋友可能不了解蘇陜協作和寧商結對,但發自內心的鞠躬表達著對他們的深情厚意。
在商州區抗疫戰線上,這些棲霞人的身影將留在商州人民的心中,成為蘇陜一家親的美好記憶,常憶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