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區實施“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系列報道之四
本報通訊員 張 宏
走進商州區荊河生態工業園,一棟拔地而起的大樓上“眾合森工”四個字格外耀眼。主樓側面、背后,一排排廠房整齊地排列著。在這里,雄踞著西北地區最大的生態智能家居生產基地。
眾合森工是商州區招商引資項目,注冊資金6000萬元。規上企業為何落戶秦嶺深山的大荊鎮?陜西眾合森工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剛給出答案:商州區具有生態優勢和區位優勢,營商環境良好,投資商州就是投資未來。
據了解,眾合森工于2019年10月落戶商州區大荊鎮,2020年4月項目動工,當年10月建成投產。項目總投資3.06億元,主要經營門窗、家居、地板、板材、五金鎖具、建筑裝飾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室內裝飾工程、門窗安裝工程施工。
隨著國家環保政策的實施,該公司秉承綠色健康、環保至上“零油漆、更健康”的發展理念,是一家集生態板材、定制家居、成品木門、高端衛浴門的研發、生產、銷售、倉儲、物流、服務于一體的綜合型企業。目前,眾合森工已成為西北地區配套最為完善、規模最大的全產業鏈生態家居木門企業。
商州區實施“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中,圍繞12條產業鏈重點布局引進支持人才,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的科技型企業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助推高質量發展。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眾合森工高薪引進技術骨干,不斷優化人員配置,還通過建立企業商學院,構建現代化企業管理與運營機制,以“眾合衛士、股權激勵、內部創業”等開放向上的運營體系,為企業人才培養、員工職業發展蓄積新動能。
車間里,流水線運送著一塊塊木板,或裁、或鋸、或壓,伴隨著節奏的機器聲,工人們有序地喂料接料。走進1號智能家居車間,數十名工人正在嫻熟地流水作業,機器轟鳴運轉,國內先進的全智能化生產線自動上料、開料、貼標、鉆孔、檢測、下料等程序。在2號生態板材車間,60多名工人忙碌著為生態板材和門皮壓貼,先進的設備可實現日生產生態板材1.5萬張。來到3號生態木門車間,2條現代化自動實木復合門生產線、8條包覆線不停地運轉,日可生產套裝門2000套、門套線10萬支……
據該公司文政部總監王華介紹,眾合森工通過11條生產線全負荷生產,年可生產木門20萬套、生態板材45萬張,解決就業500多人,其中大荊農村剩余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300人。
“我們公司是行業內集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主銷售為一體的環保生態產品,從板材原料、加工成品、物流運銷等各個環節,形成了一條全產業鏈。”何剛說,“作為家居木門鏈主企業,我們在商州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積極做好延鏈、強鏈、補鏈工作,打造生態智能家具旗艦品牌,實現年產值5個億目標,帶動更多的群眾就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