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修水毀道路
道路清淤
道路清淤
搶修水毀道路
清理倒伏樹木,搶修受損設施,排除安全隱患,轉移安置群眾……7月23日以來的多次暴雨給商州區經濟發展、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洪水漸退,災后恢復重建的戰役迅速打響。商州區領導干部群眾迅速行動,齊心協力開展搶險復產及災后重建工作,爭取盡快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此時的商州面對著的是:全區累計受災215070人次;農作物受災面積4698.33公頃,其中成災2144.05公頃、絕收687.79公頃;因災倒損房屋1120戶3340間(倒塌房屋160戶461間、嚴重損房334戶973間、一般損壞房屋626戶1906間);水毀道路276.28公里、河堤238.81公里、供水管道166.52公里;造成直接經濟損失7.54億元。
雨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戰場。災情發生后,商州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減災救災工作重要論述,堅守“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底線思維,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扎實安排部署,層層壓實責任,統籌推進受災群眾生活安置和災后重建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了災害損失。區委區政府先后召開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和災后重建工作專題會,多次召開小范圍碰頭會議,部署查災救災和重建各項工作。聯系包抓商州市級領導,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深入一線解決問題。
靠前指揮 在防汛一線全力以赴迎戰
進入汛期接到重要預警信息后,商州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到區氣象部門研判指揮、提前部署,所有干部下沉鎮村,指導鎮村全面做好汛期隱患排查、人員撤離、救災救援等各項工作。
領導帶頭強力推動。將全區劃分為四個片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分片包抓、其他區級領導聯鎮包扶,全區46名區級領導帶頭包抓92戶重點監測戶。
行業部門全面履責。認真落實“五強化五確保”要求,細化為5類25項具體任務,及時分解到行業部門;并對4方面107項后評估指標逐一明確責任部門,確保任務指標不漏項、不漏責、不降格。
鎮村干部抓實落地。鎮辦黨政主要負責同志把主要工作精力集中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上,其他干部任務明確到戶到人,時間細化到天,有力保證工作任務落地在一線、完成在一線。
“四支隊伍”蹲戶解難。按照“六查六問”要求,深入開展“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政策落實等問題大排查大整治,組織248名第一書記、833名駐村隊員和5300多名干部職工入戶走訪13萬戶,逐戶“過篩子”、建臺賬、抓整改,解決關乎群眾切身利益關鍵小事1500多件。
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動員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累計組織5000多名群眾自發參加雜物清理、道路清淤、環境整治等義務勞動。組織在商社會團體積極投身災后重建,1200多名在外英才、企業家、成功人士等累計捐資捐物價值890多萬元。
聞令而動 在搶險救災中凝聚強大合力
災后重建既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重大政治任務。面對巨大災害損失,全區上下不等不靠,主動作為,著眼源頭治理,聚焦提升防災抗災能力,統籌謀劃、系統規劃,強力推進災后重建工作。
保障生活,民政部門緊急行動。累計發放米面油3500份,為受災鎮、村調撥生活保障物資18類價值689萬元,為鎮、村安置點配備22類防汛物資價值144萬元,為受災群眾發放棉被2900床、防寒棉衣3000套、單衣5000套、運動鞋750雙,確保受災群眾溫暖過冬。
房屋受災,農房部門積極出動。目前,累計預撥建房補助資金101.5萬元,196戶C級危改已全部竣工、達到入住條件,389戶D級危房改造已全部開工建設,竣工155戶,其余234戶正在抓緊建設,預計在上凍前全部達到主體封頂,明年4月底前竣工并實際入住。
道路水毀,交通系統迅速出動。目前,82條已全部搶通并開工建設,國省道洛洪路已完成災后重建90%,4條縣道完成災后重建3條,19條鄉道完成災后重建10條,58條村道主干線成災后重建32條,已開工道路災后重建項目預計12月中旬完成建設任務。
河堤損毀,水利部門及時搶修。目前,累計完成水毀河堤搶險工程57處5560米,完成水毀河堤重建5120米、河堤基礎砼澆筑3790米、基礎開挖6300米。飲水設施累計損毀水源攔水壩78座、集水井138口、沉淀池28座、蓄水池70座、供水管道151.819千米,裸露管道86.004千米。目前,已恢復水源70處、集水井115處、沉淀池26座、蓄水池62處,鋪設管道176公里。
產業受損,農業部門一線指導。目前,全區增種補種蔬菜1600畝、農田排澇2000畝,完成三岔河流域水毀土地復墾210畝。目前,10個食用菌基地已恢復正常生產,5個正在進行集中清理,13個正在加緊建設;投入87萬元對22個合作社、9個家庭農場進行災后恢復重建。
小區受災,干部群眾全員上陣。目前,累計清理淤泥4950立方米、疏通管網2560米、清理檢查井267個、恢復綠化3680平方米、清理墻面13200平方米,新修排水渠680米、攔沙壩1個、雨水井5個、雨水管網85米。動員移民小區158名受災群眾參與小區重建,兌付搬遷群眾務工報酬47.5萬元。
……
不放過任何一個盲點、不留下任何一個漏洞。風雨之中,全區上下戮力同心凝聚起磅礴力量。
完善機制 在防災救災中提升工作水平
面對災情疫情的疊加影響,商州區認真貫徹省委農辦《防止因災因疫返貧致貧“十六條”措施》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結合實際及時研究制定了《商州區防止因災因疫返貧致貧支持措施》,聚焦災后重建、產業就業、生活保障等重點,細化出臺了26項具體措施,堅決守住底線。
建立“人盯人”防搶撤工作機制。全面落實“人盯人”防搶撤工作機制,區鎮兩級分別成立“人盯人”防搶撤指揮部,科學劃分片區,合理設立安置點,對居住在“一江五河”、水庫、尾礦庫、地災點、城鎮低洼區、偏遠村組、狹窄溝域等重點部位和獨居、行動不便的群眾,落實“人盯人”防搶撤責任,強化安全防范監測,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區建立避險安置點1200多個,相關部門為安置點調撥必要的生活、醫療物資和防汛器材,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
建立汛期隱患排查機制。印發防汛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方案,組建專門工作組,深入中小河流、尾礦庫、棄碴場、工礦企業、地質災害點、水庫等重點區域開展細致排查,及時消除隱患,確保安全度汛。對中心城區內澇隱患風險點,通過細化撤離方案、落實監管責任、開展集中培訓,確保城鎮內澇區域不因災發生人員傷亡事件。
建立災情核查會商機制。區委區政府第一時間成立查災救災工作專班,建立災情核查會商機制,區政府領導主持召開災情會商會,統一災害損失核算標準,逐項分析評估鎮辦與部門各類災情數據,確保災情核報真實全面客觀。
眾志成城守望相助,齊心協力風雨共擔。搶險救災、排除險情、緊急轉移、核災報災、生產自救……全區上下形成了防災減災救災“一盤棋”的工作局面。一次次考驗、一個個片段、一個個細節,在這場搶險救災工作中正匯聚成不怕艱苦、不畏險阻的不屈力量。10月17日,全區災后重建現場會在牧護關鎮召開,現場觀摩了房屋、產業、道路、河堤、供水設施等項目重建工作;11月4日,全市因疫因災防返貧致貧暨災后重建現場會在商州召開。
隨著冬季的到來,為確保受災群眾能夠如期回遷溫暖過冬,連日來,商州區嚴格按照災后重建有關要求,細化目標、倒排工期、專班推進,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全速加快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策劃:中共商州區委宣傳部
組稿:周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