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孝竹)11月16日,商州區金陵寺鎮熊耳山村村民房英卓從鐵溝移民搬遷小區走出來,笑呵呵地說:“我們的干部真是好啊,給我安排了這么好的房子。”這是金陵寺鎮開展“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的一個縮影。10月20日,熊耳山村指揮所接到第十一片區片長報告,房英卓的房子墻體開裂,村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包村干部到現場查看后,立即組織撤離群眾。村指揮所召開會議研判后上報鎮指揮部,鎮指揮部為房英卓落實生態搬遷,解決了其住房問題。
金陵寺鎮將轄區劃分為167個片區,聘用167名片區長服務群眾。對有條件的群眾運用片長掌上通和片區微信群進行實時聯絡,對條件有限的群眾運用鎮、村、片區三級臺賬及片長口袋書定期聯絡群眾,讓群眾了解遭遇突發事件該找誰,往哪兒找。
近期以來,商州區圍繞打造“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先行區”的目標,以“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為抓手,以群眾和社會需求為導向,采取多項舉措,切實解決基層治理源頭性問題,持續推動社會治理提效能。
商州區將社會治理創新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區上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重點工作推進會進行專題研究、全面部署和指揮調度,成立由區委書記任第一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迅速抽調八大領域相關部門精兵強將組成工作專班,建立金字塔狀的五級治理體系,出臺《商州區“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工作指引》和區鎮村片四級制度匯編,精準指導全區社會治理工作。各部門共享資源發揮優勢,各鎮辦密切配合通力協作,為實現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新格局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
商州區在金陵寺鎮打造示范點,以點帶面推動全區社會治理工作,通過組織外出學習、深入探索研究,結合鎮情實際,迅速完成鎮、村陣地建設,選優配齊片長334名,使用平臺+APP+微信群的方式搭建起區、鎮、村、組、片五級工作網絡,近期運行中鎮指揮部、村指揮所共收到片長上傳信息80多條,及時發現、有效解決鄰里糾紛15件,處置野外用火26次,清理人居環境死角42處,制止違法建設5起;創新利用片區微信群開展民事代辦,部分行動不便、居住偏遠、沒有交通工具的群眾將需要代辦的事項發到微信群,片長上門收集資料交給組長統一到鎮村進行辦理,完成后又通過片長送到群眾手中。一條信息解決一個問題的治理方式得到群眾的熱捧,全鎮社會治理效能、服務群眾能力得到顯著提高。
商州區迅速完成區鎮村三級指揮場所建設和信息系統平臺建設,進一步提升全區網絡信號覆蓋率,運用視聯網系統、大數據平臺、“片長掌上通”APP軟件,實現區、鎮、村、組、片五級一網貫通;加快基礎數據采集,參照片區劃分,落實專人全面采集全區人房信息等基礎數據;建立線上“智庫”,積極組織各領域專家共同參與,為各類突發事件科學決策提供保障;加快資源整合,將各行業視頻系統全部整合接入信息平臺,分級設置調閱權限,為逐步實現全天候監測、全區域覆蓋,現場上報、交辦、處置、反饋為一體的智能化治理方式奠定基礎。
商州區充分發揮人民主人翁精神,積極引導人民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將全區18個鎮辦劃分為4493個片區進行治理,平均每個片區服務群眾113人。整合有效資源,在各行業公益崗位人員、離退休干部、村(社區)黨員、鄉賢能人中篩選出8986名片長,對每位片長開展思想教育、業務培訓并為其配備B崗志愿者,配套出臺《商州區“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工作考核辦法(試行)》,制定片長量化考核標準,設立專項獎勵基金,確保片長熱情飽滿、想干事,業務精通、會干事,有執行力、干好事,有效破解基層事多人少精力不足的棘手問題,消除了社會風險隱患,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拉進了基層干群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