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米子揚 侯彬
潺潺的河水清澈見底,道路兩旁草木蔥郁、錯落有致,一排排農家院落干凈整潔,門前的小花園、小菜園既美化了環境又方便生活……走進商州區三岔河鎮閆坪村,一幅清新的山水畫卷徐徐展開。今年,閆坪村榮獲陜西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先進集體,被全省通報表揚。
“我家現在越來越美了。今年開春后政府出錢給家家戶戶門口鋪上了青磚,給院子里設計了花園、菜園。”81歲的村民駱蘭香老人,看著越來越美的家園忍不住感嘆道。在閆坪村,村民出門就是一條水質良好的小河,河道平坦干凈,茶余飯后在河邊散散步,幸福感、歸屬感、滿足感自然而來。
來到閆坪村的移民新居,走進農家小院,里面的花花草草給人一種安靜愜意、怡然自得的感覺。2013年,閆坪村村民鄭誠一家從土房搬到了新居。“我以前住在山后的溝里,出門干啥都不方便。搬下來之后門前就是大路,交通非常便利,房子大了,環境也好了,感覺心境和思想都開闊了。”鄭誠對記者說。他和妻子一直在西安打工,近幾年看到家鄉建設得越來越好,再加上當地政府給返鄉創業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創業條件,就動了回鄉創業的心思。今年端午節后,鄭誠利用在外開飯店練就的好廚藝,在自家庭院開起了農家樂,每月收入七八千元。他覺得家里的收入來源還是比較單一,還想找機會和村上合作搞養殖產業,增加一些收入。
干凈整潔的廁所是群眾日常生活的必備設施,體現著一個地區的發展水準和文明程度。提起旱廁改造帶來的變化,村民田運華贊不絕口:“以前的廁所衛生條件差,蚊蠅亂飛、臭氣熏天,走在路上都能聞到。經過改造,村里的空氣變清新了,我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政府出大部分資金給我家重修了廁所,墻上和地面都鋪設了瓷磚,接下來我還想把蹲便池換成馬桶,再加裝上熱水器,就能隨時洗熱水澡了。”村民田小堂說。“廁所的問題不解決,村里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鄉后上不慣旱廁,導致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回農村,這已經成了社會問題。”閆坪村村支書趙良良說。2020年以來,閆坪村將旱廁整治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點工作,從根本上改變農村環境“臟亂差”現象,全面提升鄉村的“氣質”和“顏值”。目前,閆坪村已建成無害化廁所141座。
“閆坪村作為鄉村示范鎮中的示范村,要做好示范帶頭作用,首先要展示干凈整潔的村容村貌。”趙良良說。為了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村上配備保潔員20人,常態化實施農村環境衛生大清潔,全力整治“臟亂差”問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開展初期,很多村民不理解,有抵觸情緒。村民李淑霞住在村委會東邊不遠處,門口經常堆放著柴火和其他雜物,村干部三番五次上門做思想工作都沒有效果。為了幫助群眾打開思路、轉變態度,村兩委把周邊群眾的房前屋后、亂堆亂放的雜物進行集中清理。看著附近鄰居家的門前越來越干凈、環境越來越舒適,李淑霞慢慢也消除了抵觸情緒,在村干部的宣傳和引導下,她主動將門前堆放的雜物搬進了屋里。
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推進村莊清潔行動的同時,閆坪村緊盯政策項目,搶抓發展機遇,著力在發展特色產業上出實招。目前,閆坪村已經發展紅豆杉150畝、紅皮核桃280畝,補栽補植櫻桃3350棵,發展冷水魚養殖200畝,深度科管櫻桃600畝,打造板栗核桃示范園350畝,發展花椒建園120畝,種植菊芋508畝,實現了特色產業提質增效,鄉親們的腰包逐漸鼓起來。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試點工作,根據‘先示范、后擴面、再提升’的思路有序推進示范點范圍內各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重點部位環境整治提升,建立長效管護機制,系統推進‘三產’融合發展,努力實現三岔河流域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目標。”三岔河鎮黨委書記李剛彥充滿信心地說道,他還告訴記者,最近鎮上正在發起倡議,吸引在外的村民回鄉,積極為家鄉建設建言獻策,把好項目、先進技術、寶貴經驗、豐富的人脈資源帶回家鄉,把家鄉的優勢、產業、資源、政策和環境推介出去,為鄉村振興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