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蔡 銘)近日,走進山陽縣城關街道伍竹園社區的農家書屋,陣陣書香撲面而來,各類圖書整齊地擺放在書架上,幾名居民正在挑選書籍、查閱資料。
曾經的農家書屋,是伍竹園社區一處鮮有人問津的“冷角落”。書架落滿灰塵,桌椅老舊破損,書籍種類單一,年輕人外出務工,留守的老人和兒童也因其缺乏吸引力而鮮少踏入。
為激活這一文化陣地,伍竹園社區以問題為導向,多方籌資修繕書屋環境,不僅更換了照明設施,還添置了舒適座椅。
“我們根據居民需求,精選了農業技術、法律知識、健康養生等書籍,并定期更新。”伍竹園社區黨支部書記賀小芳表示,“為了滿足廣大群眾多樣化的閱讀需求,我們不僅優先選取貼合群眾生產生活需要、符合群眾閱讀愛好的書籍,還通過問卷調查和居民座談會的方式,精準補充圖書資源。”
如今的農家書屋不僅為居民提供借閱服務,寒暑假更是成了孩子們的“第二課堂”。同時書屋還通過張貼政策公告、舉辦技能培訓等幫助居民掌握生態種植等新技能,吸引大量居民參與,真正地從被遺忘的“冷角落”蛻變為鄉村振興的“熱陣地”。
此外,伍竹園還積極探索“農家書屋+新時代文明實踐”“農家書屋+鄉村振興”等共建新模式,將農家書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高素質農民培訓等活動結合起來,促進農家書屋與鄉村治理、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定期舉辦“微黨課”“鄉村振興大家談”等活動,黨員帶頭宣講惠農政策,居民通過“心愿墻”提出建議,及時解決道路修繕、環境整治等民生問題。
農家書屋的蝶變,是伍竹園社區鄉村振興的縮影。從冷清到熱鬧,從單一到多元,農家書屋這一“小陣地”正以朝氣蓬勃的文化之力,點亮居民的幸福生活,書寫鄉村振興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