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陳 陽 夏儉玲
近年來,山陽縣立足長遠規劃,積極統籌各方資源,實施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強化養老頂層設計、優化服務供給、夯實服務保障等一系列舉措,持續提升全縣老年人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1月7日,正值臘八節,山陽縣十里鋪街道的山陽縣中心敬老院內熱鬧非凡,一片歡聲笑語。院民們齊聚一堂,為即將到來的春節精心排練節目。
自編自演的秧歌、韻味十足的二胡獨奏、節奏明快的快板兒等節目輪番上演,整個敬老院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與喜慶祥和的氛圍之中,老人們的幸福與歡樂之情溢于言表。
山陽縣中心敬老院占地面積20畝,共有床位227張,供養特困老人166人,其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99人。近年來,山陽縣中心敬老院以創“I類”院為抓手,以“樹旗幟、立標桿”為使命,率先開展養老機構管理服務體制機制改革,全力推動管理提質、服務創優,不斷提升養老服務水平。積極開展“日常管理企業化、護理服務醫院化、就餐服務酒店化”管理和“四室”服務工作,通過改造提升養老服務設施、規范服務隊伍、擴大服務范圍,有效滿足了老人日益增長的個性化服務需求。
“打竹板,連天響,聽我把幸福生活講一講:中醫藥膳不尋常,精選藥材配良方,特殊病人有專餐,康復理療鍛煉忙,強身健體身體棒,技能培訓奏專長,服務質量往上漲,四室聯動服務好,老人心里暖洋洋……暖洋洋。”當天,院民劉應平即興表演了一段快板,引得場上掌聲陣陣。
劉應平快板中提及的中醫藥膳,是山陽縣中心敬老院的特色服務之一。敬老院依據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和口味偏好,精心定制營養餐食。這種融合傳統醫學智慧的膳食安排,不僅豐富了菜品選擇,更注重食材的新鮮度與營養搭配,讓老人吃得放心、安心、健康,有助于調節身體機能,增強體質,提升生活質量。
“為了讓老人營養均衡,提高身體抵抗力和免疫力,我們采用多樣化供餐模式,增加藥膳供給,制定了21天不重樣的食譜,滿足老人不同口味需求,讓他們吃得健康、舒心。”山陽縣中心敬老院院長馬新建介紹。
提供中醫藥膳食、創新老年助餐模式,只是山陽縣中心敬老院提升養老服務能力的一個方面。2024年,山陽縣中心敬老院積極改善院內服務設施,投資131萬元,對院內消防車道、避難間等消防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院內消防安全隱患得到了全面整改。為充分發揮“四室”作用,中藥藥膳室統一購買了中藥柜、中藥臺、中藥罐等設備,并進行了統一設計,統一風格。健康保健室配備了腿部按摩棒、飛鏢盤、腳蹬拉力器、跳繩、握力器、分指握力器等健康康復小器械。照料護理培訓室配備了投影儀、護理床、護理技能學習光盤及教材等,還結合老年人的需求,給院民提供人性化服務,配備了浴室扶手、衣服架、防滑墊等適老化設備。
“這兒住宿條件干凈整潔,院內衛生特別好。娛樂活動也豐富,做操、跳舞、下棋,沒事管理員還陪我們聊天、做游戲,發小零食,我們每天都過得舒心又溫暖。”院民劉應平滿意地說。
院民余昌春也感慨:“來到敬老院后,院長和職工對我們特別好。一日三餐吃飽吃好,衣服洗凈穿暖,衛生打掃得干干凈凈,沒想到老了還能享這么好的福。”
馬新建介紹:“敬老院在為院民提供居家照料護理服務的基礎上,為解決院民住院無人照料、照料水平低等問題,我們與第三方專業服務企業達成協議,為院民住院提供接送、日常生活、照料等專業服務,一定程度減少了敬老院護理員工作量,提高了專業化服務水平。”
近年來,山陽縣著力加強敬老院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全面提升全縣敬老院的管理水平與服務質量。在敬老院的管理規范、環境安全、服務質量、“四室”建設等方面下足功夫,全縣14所敬老院、4所分院已全面實現院務管理企業化、護理照料醫院化、就餐服務酒店化的“三化”目標,有力推動了山陽養老服務事業高質量發展。
“山陽縣民政局將認真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加大對全縣養老事業的投入,強化對特困、低保、高齡、失能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拓寬為老服務‘半徑’,加強為老服務保障,提升‘為老服務溫度’,在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上不斷取得新進展,讓老人們擁有幸福晚年。”山陽縣民政局副局長張建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