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 敏)今年以來,山陽縣緊扣打造“一都四區”示范縣,建設“五好山陽”總目標,堅持以高質量項目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化拓展“三個年”活動,聚力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各項工作取得良好發展態勢。
重點項目建設成效良好。今年,山陽縣實施重點項目60個、完成投資33.78億元,13個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2億元,色河抽水蓄能電站和全釩液流電池等大體量、“打糧食”項目落地建設,金川封幸新上年產5000噸白酒生產線、實現轉型,豐陽雨露等項目出口創匯500萬美元,實施新型環保建材開發等綠色工業項目8個、生態農業項目9個,食用菌、茶葉等產業走上了科技賦能提升、三產融合增效、品牌溢價增值之路。
產業發展聚鏈成群。圍繞電子信息及智能制造首位產業和新材料、康養旅游主導產業,新上液壓電動工具等延鏈項目6個,邁思普等16家電子信息企業穩產達效,五洲等7個技改項目投產,釩電池電解液一期啟動建設,年產10萬噸純凈水項目投產,天竺山景區恢復運營,建成投用民宿4處32家。
招商引資精準聚焦。緊扣產業鏈條延伸和關聯配套,開展全民、團隊、鄉黨、企業“四聯招商”,簽約項目47個,實際使用資金12.73億元,其中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是該縣首個外資項目,首批引進德資40萬歐元。
園區建設提標擴能。修編山陽高新區發展規劃,實施污水管網改造等項目3個,新建標準化廠房2萬平方米,建成電子信息科創孵化器、釩電池材料重點實驗室,新入駐企業6家、納規3家,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占全縣88%。
鄉村振興全面推進。開展“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行動,統籌推進災后重建,458戶C級危房完成修繕,103戶D級危房搬遷22戶、46戶重建主體竣工,道路等設施有序恢復,陸灣康養綜合體完成重建。實施聯農帶農項目116個,新增集體經濟10萬元以上村35個,3個村列入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