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李 敏 通訊員 阮 揚)去年以來,山陽縣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引領、園區承載、人才支撐、集群發展”工作思路,突出“政策激勵、引育并重、發揮作用”,激發人才穩鏈助企,助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山陽縣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健全完善人才發展政策機制,出臺《關于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決定》《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實施辦法(試行)》等政策,每年設立人才專項發展資金1000萬元。設立“工業發展獎”,每年從工業企業新增縣級財政所得稅收入中列支10%,重獎在工業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企業和個人。每年設立2000萬元工業發展基金和200萬元科技研發基金,規上工業企業引進技術人才每人每年補貼1萬元,培養高級工程技術人才一次性獎勵1萬元,引進北京鋼研院、西交大、西工大、西農大等院校院士專家15名,引進突破29項關鍵技術工藝,22項技術成功轉化并應用生產。堅持以產業集群技術、新興產業事業引才,引導企業與27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開展自主創新,必康、金川、五洲等6家公司被評定為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中心,回流陜西省大學生創業明星彭鵬等電商人才62名。
與此同時,該縣建立健全培養激勵舉措,高標準搭建創新平臺,建成西農大核桃實驗示范站、必康公司生物醫藥研發中心等省市級研發中心14家,五洲礦業、山陽高新區等博士工作站4個,省級“眾創空間孵化基地”1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個,市級專家工作站3個。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研修計劃”“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巾幗脫貧行動”,培訓各類企業人才70多期8100多人次。充分發揮人才引領創新、“以才引才”、助推轉型作用,推薦德潤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企業入駐省秦創原創新基地,在全省率先建立中藥材溯源體系。發揮已落戶的雷博創新光電公司、山陽瑞裕電子科技公司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資源鏈作用,吸引邁思普、普陽時代等5家企業入駐。組建涵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綠色食品等領域25名優秀人才組成的工業人才服務團,落實“工業人才走基層”要求,為中小企業提供產業政策咨詢、生產技術指導、經營管理培訓等服務,力促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