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陽縣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櫛風沐雨砥礪行,春華秋實滿庭芳。2022年,山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緊盯“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三件大事,全力穩經濟、戰疫情、抓摘牌、保民生、護穩定,全縣上下呈現出惟實勵新、篤行致遠的高質量發展態勢。
2022年,生產總值完成179.77億元,增長2.7%;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250.09億元,增長3.3%,增加值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66.56億元,增長17.2%;地方財政收入完成3.61億元,同口徑增長5.35%;社會零售品銷售總額30.97億元,增長7.4%;預計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568元和13775元,分別增長5.5%和8.0%。
有效投資穩定增長。堅持抓項目擴投資,135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71.3億元,其中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0.7億元。西十高鐵、丹寧高速進展順利,色河抽水蓄能電站即將開工,邁思普項目當年引進入駐、當年達產達效,五洲3000噸高純金屬釩等45個重大項目建成投產,5G電源適配器全產業鏈項目接受全省半年重大項目現場觀摩。成功引進三峽能源、中鐵五局等55個項目落戶山陽,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86.8億元。前三季度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評為A等次,山陽縣被列為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縣。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扁平指揮調度,統籌資源力量,扎實開展核酸檢測、轉運隔離、社區管控、醫療救治、物資調配和生活保障等工作,全縣黨員干部挺身而出、沖鋒在前,醫務人員不畏艱難、負重前行,社會各界紛紛響應、廣泛參與,人民群眾積極支持、主動配合,以最短時間、最小成本有效應對了三輪疫情。
產業發展質效同提。堅持做大做強“3+4”產業集群,建成秦山肉牛、銀花蛋鴿等現代農業園區10個,山陽核桃油、九眼蓮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新建標準化廠房7.3萬平方米,普陽時代、金陽精密等6家企業入駐園區,山陽高新區榮獲省級園區“畝均效益領跑者”稱號,年產100萬套智能家居等16個項目建成投產,58家規上工業企業達產達效,引進總部經濟2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家,新增建筑業企業5家。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步伐加快,天竺山景區改造提升穩步推進,丹青吊腳樓提升為全市特色民宿,月亮洞景區創建為國家4A級景區,天蓬山寨入選省級森林康養基地(試點)名單,省級全域旅游示范縣命名通過。全市首屆跨年電商啟動儀式在山陽舉行。
成果鞏固成色更足。持續深化“人盯人+”防返貧動態監測幫扶工作機制,新納監測對象357戶1221人,風險消除863戶3121人。扎實開展“雙百”行動,實施蘇陜協作項目39個、搬遷后扶補短項目38個,完成住房改造提升332戶、村社衛生室“民改公”126個,150眼直飲水窖全部消除。聚焦國家掛牌督辦,制定聯農帶農、到戶產業等5個《扶持辦法》,投入產業發展資金2.4億元,把9.53萬農戶鑲嵌在產業鏈上,培育庭院經濟示范戶1.49萬戶,脫貧群眾收入增長15.8%,創新推行“四抓四帶”聯農帶農機制,受到國家鄉村振興局主要領導肯定,發展“五小經濟”、移民后扶“三個三”等經驗做法被《陜西鄉村振興》刊發推廣,順利通過省級摘牌驗收和省第三方評估。創新推行移風易俗“1423”專項行動,大力實施“十百千”工程,促進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走出了一條“人情減負”新路徑。金錢河等5條流域示范帶,法官、漫川關2個省級示范鎮創建初見成效,桃園、磨溝里等10個示范村建設進展順利,法官廟村被確定為全省“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示范點。
城鄉品質提檔升級。堅持縣城提品質、農村增顏值,拆除違法廣告5.4萬平方米、違法建設5.6萬平方米,西寺路、豐河路等一批頑瘴痼疾得到解決。完成南大街、濱河北路等“四縱七橫”道路綜合提升工程,卜吉河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順利完工,改造老舊小區8個,兩個停車場和5個口袋公園建成投用,城區增綠35萬平方米,沁水公園成為縣城新地標,全市縣城建設管理現場會在山陽縣召開。鄉村建設穩步推進,186公里通組路全部完工,改造農村戶廁5408座,12個村級污水處理廠、10個垃圾分類收集站建設加快推進,83個秦嶺山水鄉村通過市級驗收,萬福村、花廟子村和中村新區社區被命名為“全省美麗宜居示范村”。
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堅持保護治理雙向發力,13座小水電整治任務完成,38件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交辦信訪件全部整改到位,查處生態環境違法案件28起。實施污染減排和流域防治項目16個,拆改燃煤鍋爐10臺,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55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全市第一。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5.6平方公里,工業污水處理廠全面竣工,4條主要河流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造林綠化7.6萬畝,啟動實施國家“雙儲林”項目,全省退耕還林還草工作培訓觀摩會在山陽舉行。落實產業準入清單制度,清退超范圍采礦企業兩家,備案綠色礦山31家,意發牧業被國家認定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以創新謀發展,“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梳理整合“一件事一次辦”事項150項,網辦事項1482項,網辦率達93.4%,新增市場主體2276戶。探索不動產登記改革,頒發不動產權證書1142本,被列入全省“標準地”改革試點縣。持續深化“三變”改革,實施村集體經濟提升項目40個,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增加20個,累計達164個。全市數字鄉村現場觀摩會在山陽舉行。積極對接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組建博士工作站等專業團隊兩個,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36家,技術交易額達4206萬元,縣中小企業孵化基地被認定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增外貿進出口企業4家,完成外貿進出口1650萬元,占年度任務的112%。
民生福祉更加殷實。堅持用心用情辦實事、惠民生,全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發放創業擔保貸款7808萬元,城鎮新增就業2961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8.31萬人。改造提升達標學校55所,兩名學生圓夢清華,職教中心新校區建設進展順利,全市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此召開。培育規上文化企業9家,山陽漢劇、山陽貓碗入選第七批省級非遺名錄。“豐陽新聲”理論宣講團、文明實踐團、文藝演出團走村入戶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文化進萬家等系列活動300多場次,“秦風楚韻·和美山陽”品牌持續擦亮。建成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3個,提標擴面發放城鄉低保資金17229.3萬元、臨時救助3834.6萬元,全省烈士紀念設施整修工程現場會在山陽舉行??h公共衛生服務中心、醫療廢棄物收集轉運中心等項目主體建成,全省塵肺病康復站建設管理工作現場會在山陽召開。扎實開展安全生產“1598”專項行動,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雙下降”。深化“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機制,信訪積案化解成效明顯。扎實開展“雷霆2022”等專項行動,“雪亮工程”實現縣鎮村三級全覆蓋,十里鋪街辦高一社區被命名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榮獲省平安縣、全市平安建設和維護穩定工作優秀縣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