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張亞男
“我今年60歲了,兒女們張羅著要給我過生日。但是聽了社區干部的移風易俗宣講,我取消了原定的宴席,和兒女、親戚們簡單吃了頓飯。對移風易俗,我大力贊成。”前不久,在山陽縣高壩店鎮富橋社區紅白理事會,過完60歲生日的姜佑貴說。
山陽縣通過扎實開展移風易俗專項行動,引導群眾破除紅白喜事大操大辦等陋習,大力弘揚新風正氣、倡導鄉風文明。全縣244個村(社區)設立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了村級志愿者服務隊,傳播黨的聲音、講好黨的故事,同步開展村級公益服務,并評選出“十星級文明戶”492戶、“五好文明家庭”127戶,發布善行義舉榜70多期,激發了群眾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山陽縣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積極探索“五治融合”鄉村治理機制,激活了基層治理新活力。
“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我們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密切黨員干部與群眾的聯系,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提高基層黨組織鄉村治理能力。”9月26日,山陽縣委常委、縣委政法委書記鄒宇接受采訪時說。
據他介紹,山陽縣大力開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兩個覆蓋”集中攻堅行動,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搬遷點等新興業態上,做到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各領域全覆蓋??h上深入開展基層黨建提升行動,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引導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扎實開展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對全縣18個鎮辦班子成員、244個村(社區)“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成員進行培訓,真正把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的工作優勢。
“在人居環境整治、文明創建、便民服務等方面,我們充分發揮居民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社區工作人員、物業管理人員、社區網格員、社區志愿者的積極性,著力打造美麗宜居家園。”山陽縣城關街道豐西新城社區第一書記方宏保說。為了搭建共治平臺,山陽縣通過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引導返鄉企業家、致富能手等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不斷強化農村自治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功能,健全民主選舉、協商管理、決策監督機制,完善鄉村治理體系。結合“傳承好家風家訓家規”活動,山陽縣組織各村修訂村規民約,完善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會等自治載體,搭建了群眾參事議事平臺,接受群眾監督。
縣上還依托“人盯人+”社會治理網絡平臺和鄉村振興防返貧監測預警系統等,將大數據融入鄉村治理各方面。為18個鎮辦、244個村(社區)安裝了“人盯人+”視頻調度系統,對疫情防控、防汛等工作隨時進行調度,準確掌握一線工作情況,為科學合理決策提供依據。“我們堅持以智能手段提升現代化治理水平,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利用手機APP、微信群等構建了覆蓋全域的智能化服務體系。”山陽縣十里街道高一社區黨支部書記薛勝濤說,社區將10個居民小組、18棟移民小區樓棟劃分為55個片區和45個治理單元,嚴格落實“四長四員”管理機制,積極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精準化、高效化。
為了提升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能力,山陽縣積極推動縣、鎮、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打造了集綜合治理、信訪調處、司法調解于一體的標準化綜治中心,以“八五”普法為抓手,為每個村(社區)建立了標準化警務室,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矛盾糾紛調處等“一站式”綜合性法律服務。有些村還建立了鄉賢調解室。
“村上的鄉賢調解室建起來后,我先后參與調處矛盾糾紛5起。”在高壩店鎮蔡家莊村,朱忠栓被聘為鄉賢調解員。在開展調解前,朱忠栓會配合村上的法律顧問對群眾開展法律宣傳,讓群眾對糾紛事項有理性的認識,再找到矛盾糾紛的焦點,有針對性地開展調處。“鄉賢調解室成立后,村內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達到了100%,轄區治安案件發案率大幅度下降。”朱忠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