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和雨晨
在山陽縣城以西,坐落著一個宛如太極圖的獨特村落,山和水在這里有機融合,宛然一幅江南水鄉的景象:群山環繞,綠水疊嶂,千畝荷塘,百畝稻田,阡陌縱橫,綠樹成蔭,白墻青瓦,裊裊炊煙,片片浮云……對大多數游子來說,這就是故鄉的模樣,就是家的味道,這里的美,美在田園,美在鄉土氣息,美在原汁原味。
這里便是周邊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新高地——色河鋪鎮陸家灣村,山陽縣城及周邊集鎮的游客紛至沓來,只為一睹它“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芳容。沿著水陽高速一路西行15公里,從色河鋪高速路口下,依山順河向西北方向轉兩個大彎就到了這里,全村由六道灣組成,色小公路、色小河流穿村而過,迂回形成了這一灣山水、一灣田園、一灣人家、一灣故事。
“故事要從4年前說起,在我最困難的時期,多虧了蘇陜協作扶了我一把,才讓陸家灣九眼蓮這個有500年種植歷史的特色產品在我手上傳承并發揚了出去。”村致富帶頭人、千畝荷塘經營人陸德春神采奕奕地說,“我還嘗試了80畝的藕田養魚,魚吃雜草與昆蟲,魚糞回田肥藕,魚藕共生,生態有機,游客來了還可以體驗藕田垂釣、黃桃采摘、大棚采摘等農旅項目。”
農業旅游、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網紅打卡……這些前衛的概念,在蘇陜協作項目落地陸家灣后,已經從紙上的規劃變成了眼下的現實。2022年,陸家灣村獲批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市級蘇陜協作示范村“雙料示范村”,在色河鋪鎮黨委、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圍繞“荷香陸家灣,打卡新高地”的定位,規劃創建3A級旅游景區1個,依托“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途徑,政府主導建設游客服務中心1處,蘇陜協作項目扶持建設景區產業觀光環線1條2.6公里、核心區民居改造50處,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筑巢引鳳”招商旅游開發企業規劃投資8660萬元高標準打造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項目1個。
現在的陸家灣,時常可以看見三五成群的游客在荷花池旁拍照留影、10多名好友架起燒烤爐在水邊休憩、數名主播操作著無人機鳥瞰著這鐘靈毓秀的“新網紅”……隨著蘇陜協作示范村的持續推進,陸家灣村陸續建成了大棚采摘基地80畝、黃桃采摘園80畝、稻油輪作基地300畝等特色農業產業,形成了春賞油菜、夏采黃桃、秋品荷花、冬嘗蓮藕的四時之景。
“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蘇陜扶持、群眾參與等方式,陸家灣村已經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過渡。”色河鋪鎮鎮長馬薔薇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依托陸家灣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開發農業旅游,通過創建‘網紅打卡地’拉動周邊游客前來游玩,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項目建成達產后當地群眾將實現土地流轉金、務工收入金、入股分紅金、公益崗薪金、產品銷售金、三產服務金等六方面增收,達成‘一灣清水生六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