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王 森)去年以來,國網陜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提出建設“數字陜電”的發展愿景,國網山陽縣供電公司被確定為商洛數字化建設的第一梯隊,并以供電服務指揮分中心為依托,以五項基礎治理為抓手,著力推進數字化在基礎專業和基層落地。
信息感知“電網一張圖”。公司高質量完成了61條10千伏線路、1827個臺區、17.98萬戶的基礎數據采集、錄入及常態化數據核查治理工作,提前3年完成了省公司數據治理目標任務。融合GIS地圖與PMS、SG186系統,遷移繪制區域全電壓等級拓撲圖。應用“站-線-變-箱-戶”準確對應“一張圖”串聯停電分析、調度指揮和線損管理等業務,實現業務從圖中來、結果到圖中去。按照“一臺區一融合終端”的原則,實現全量智能融合終端批復。加快營銷感知設備部署,17.98萬戶低壓用戶累計部署HPLC模塊17.98萬個,覆蓋率為100%,營銷綜合采集成功率提升至99.97%。
配套融合“數據一個源”。依據省公司同源維護工具部署情況,該公司開展配電自動化PMS2.0、GIS2.0系統的同源維護聯調聯試,對原系統在途工單辦結和數據遷移。成立數據運維班,現場數據自動生成拓撲關系單線圖,數據實時回傳,解決了多頭采集系統間不同步等問題,使高低壓同步維護、營銷運檢同源治理和營配數據一致性。采用系統核查和現場檢查相結合,基礎數據埋雷與排雷同步驗證,突出設備異常管理和全流程管控,強化營、配、調數據貫通,供電可靠性、量價費損、同期線損等數據質量常態化監測治理,“變-戶”關系一致率100%,營配調貫通成效指數95.99%。
數據貫通“業務一條線”。山陽縣供電公司做強做優供電服務指揮中心,做深做實主營業務,利用數字化工作臺,打通專業、系統間流程壁壘,推進供電服務指揮體系建設,實現組織管理敏捷精細,管理流程高效運轉。落實“一臺區一指標”精準管控,統籌農網施工、生產檢修、客戶工程開展綜合檢修,推行帶電作業,實行可靠性預算式管控。開展量、價、費、損專項治理,利用稽查系統進行動態數據分析比對,累計完成當年稽查成效10.93萬元,反竊查違成效2.16萬元,電費賬務規范率100%。
平臺支撐“應用一平臺”。利用上線的數字化工作臺,各專業實現數據共享;完成系統賬戶配置,使電網全景、指標分析等37個功能及數據自動統計等,在數字化工作臺得到很好應用功能驗證。開展業務培訓,加快RPA機器人典型場景推廣應用,使“臺區線損指標監控預警”技術熟練應用,并完成五項RPA機器人自研開發,重復工作能自動操作。通過數字化工作臺需求場景收集與功能開發,創新與應用并行,不斷提升數字化工作臺數據引領和價值創造。
模式便捷“作業一終端”。整合營配移動應用,基于“i國網”開展掌上供服、勘察設計、營銷標準化作業等營配專業移動APP應用,今年工程設計勘察全覆蓋并自主完成,實現配網工程資料無紙化、過程資料線上化;“165工作法”實現了故障搶修、充電設施管理、可開放容量申報等業務管理水平提升。為18個供電所員工配發手機背夾、智能手機各61臺和藍牙打印機36臺,停復電、裝拆電表、采集調試、條碼掃描、紙質合同均在現場生成,現場作業便捷高效。18個供電所智能安全工器具室已完成安裝調試上線,安管人員配備及業務培訓到位,現場布控球覆蓋率100%,安全助手APP應用率100%,“i國網”安裝注冊覆蓋率100%,網上國網注冊率85.56%,綁定率90.42%。
公司積極探索智能融合終端深化應用,創新用戶側智能融合終端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十里供電所用戶側開展智能融合終端試點并推廣。實現配變、末端用戶電流等動態數據實時在線監測,并納入供服中心監控范圍,踐行用戶無感知服務承諾。開展配網無人機自主巡檢。對17個鎮供電所分別安裝紅外測溫門禁考勤一體機。同時,通過智能視頻云眼技術,使臺區與設備終端、物料安全管理和其他業務融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