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齊 苗)今年以來,為持續推進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山陽縣中村鎮創新思路、強化舉措,以創建省級鎮域生活垃圾治理示范鎮為契機,按照“加減乘除”法,做深做實“強基礎、美顏值、興產業、樹新風”四篇文章,擦亮鄉村振興最美底色。
實做“加法”強基礎。中村鎮積極爭取資金,配備勾臂垃圾車2輛、垃圾分類收集亭30個、鐵皮垃圾箱50個、小垃圾桶300個、手推車270個、保潔工具箱10個、保潔服270套;堅持把“小廁所”當作“大民生”,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工作,今年以來共實施改廁578個;深入實施村莊清潔行動和綠化美化行動,修建花墻320延米,涂白墻面7萬多平方米,編織綠籬笆2萬多米,實施綠化苗木4500株,為構建“暢、安、舒、美”環境筑牢了堅實基礎。
真做“減法”美顏值。中村鎮扎實開展“兩拆一提升”專項行動,拆除立柱式廣告牌73塊,墻面廣告125幅、立式燈箱及樓頂廣告30個、燈桿旗廣告230個、殘垣斷壁13處;聚焦“六清六治六無”,發動全鎮干部群眾8000多人,清理村組道路沿線、群眾房前屋后、河道水面溝渠等區域“五堆”950處;以鎮區為中心,輻射帶動捷峪溝片區、索峪溝片區、洛峪片區、鎮區周邊片區,常態化開展“一區四片”保潔工作,做到“掃干凈、擺整齊”,實現了“一眼凈、一眼美、一眼暢”。
巧做“乘法”興產業。以“五小經濟”為抓手,鼓勵和支持農戶利用房前屋后空閑地,開發小種植、小養殖、小加工、小商貿、小田園等,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雙贏”。今年,全鎮打造庭院經濟示范村2個,新種植小菜園150處、小果園15處,既美化了庭院,又增加了群眾收入,形成了“菜園+鄉愁+增收”的效應;新發展散養雞1000只、黑豬230頭、中華蜂600箱,讓小養殖飛出“金鳳凰”;新建新區社區廣場“小吃一條街”1處,入駐餐飲店、小作坊29家,徹底改變了鎮區飲食、水果攤點亂擺亂放問題。
敢做“除法”樹新風。中村鎮堅持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通過黨建引領“三治融合”助推移風易俗、嚴格修訂“村規民約”助推村民自治、探索“紅白喜事會”推進移風易俗三項舉措,努力實現“四多四少”目標,即勤勞致富、科學致富的人多了,不務正業、游手好閑的人少了;孝老愛親、互相諒解的人多了,發生鄰里糾紛、違法亂紀的人少了;爭當先進、不甘落后的人多了,好吃懶做、要補助的人少了;節儉辦事、廉潔自律的人多了,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的人少了。目前,確定十八盤、洪河寺為移風易俗試點村,評選“環境整治先鋒”10名、“移風易俗榜樣”10名,成功阻止大操大辦婚喪嫁娶事宜3次,全鎮文明新風持續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