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張亞男 楊小平)今年以來,山陽縣十里鋪街辦深入推行“三分一站一平臺”就業幫扶模式,探索實施產業鑲嵌、勞務輸出、創業帶動、技能培訓、工廠吸納、公崗安置“六位一體”就業新路徑,不斷提升勞動創業就業幫扶實效。
在全面摸清農戶家庭產業發展現狀和產業幫扶需求的基礎上,十里鋪街辦建立產業幫扶臺賬,圍繞“藥、菌、果、畜”,以“五小庭院經濟”為切入點,逐戶研判、因戶施策、精準幫扶,全面落實產業扶持政策,依托經營主體聯農帶農發展產業,促進群眾持續增收,實現產業幫扶全覆蓋。120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發展連翹2000畝、蒼術2000畝、核桃3000畝、中藥材1500畝、板栗1.27萬畝,發展吊袋黑木耳和香菇1000萬袋,養豬1萬多頭、養雞12萬只、中華蜂4049箱。
十里鋪街辦充分發揮就業保障站作用,依托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能人大戶、社區工廠、產業園區等,積極搭建供需平臺,擴大勞務輸出規模,不斷提升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目前,十里鋪街辦線上線下組織開展招聘會5次,提供就業崗位3000個,帶動14980人實現穩定就業,并積極落實就業幫扶政策,確保家庭收入有保障。
十里鋪街辦鼓勵和引導群眾自主創業,針對已有發展項目但缺乏資金的農戶,給予貸款、補貼等創業資金扶持。在農戶自愿的基礎上,積極協助落實小額信貸、富民貸和產業貸政策予以創業幫扶。目前,累計發放小額信貸365戶1650萬元、富民貸280戶140萬元、產業貸64戶320萬元,有效解決了農戶、農村經營主體貸款難、擔保難、發展難的問題。以村(社區)為單位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培訓,將培訓課堂設在田間地頭、工廠車間、作坊攤點等,分類分批次對1016戶農戶進行了食用菌、養豬、養雞、養蜂、中藥材種植、核桃嫁接科管等方面的技術培訓、技術指導,使農戶熟練掌握產業發展技能。同時積極與上級人社部門溝通對接,舉辦了烹飪、建筑、家政、中醫按摩等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培訓實效、增強群眾致富本領。
十里鋪街辦建設易地搬遷社區工廠1個,引進制衣企業1家,帶動群眾就業86人。該辦依托必康醫藥產業園、縣工業園區、建筑勞務、餐飲酒店、裝飾裝修等工廠企業,吸納5000多人就近就地就業。以脫貧戶和監測戶為重點,實施擴容兜底就業。擴展秦嶺山水保潔員、護林員、飲水管護員等公益崗位,安置脫貧人口294人,監測人口19人,多措并舉穩崗就業助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