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鄧 穩 王青寶)今年以來,山陽縣充分發揮政治引領、德治教化、自治強基、智治支撐、法治保障的作用,著力打造“五力提升”新格局,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治理成果惠及廣大鄉村群眾。
政治引領,凝聚鄉村治理合力。山陽縣開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兩個覆蓋”集中攻堅行動,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供應鏈、物流鏈、搬遷點等新興業態上,做到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在各領域全覆蓋。深入開展基層黨建提升行動,規范開展好黨建活動,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監督,引導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扎實開展農村基層干部鄉村振興主題培訓,對全縣18個鎮辦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進行專題培訓,244個村(社區)“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成員進行全員輪訓,85名村級后備力量進行第一輪學歷提升,真正把黨建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鄉村治理的工作優勢。
德治教化,增添鄉村治理內力。全縣244個村(社區)均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并組建了村級志愿者服務隊,常態化組織開展文化娛樂活動,重點傳播黨的聲音、講好黨的故事,同步開展村級公益服務,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發揮榜樣示范和典型引領作用,舉辦實用技術培訓2萬余人次,開辦道德大講堂49場次,評選“十星級文明戶”492戶、“五好文明家庭”127戶,發布善行義舉榜70多期,有效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扎實開展“一約四會兩榜三制度”移風易俗專項行動,引導群眾破除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薄養厚葬等陳規陋習,弘揚新風正氣、倡導鄉風文明。
自治強基,激發鄉村治理活力。該縣扎實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引導返鄉企業家、農村鄉賢、致富能手等參與基層社會治理,不斷強化農村自治組織、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等功能,健全民主選舉、協商管理、決策監督機制,完善鄉村治理體系。修訂和完善村規民約,以民風帶家風,以家風促民風。完善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會等自治載體,搭建群眾參事議事平臺,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做到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和村級重大事項規范透明,接受群眾監督,激發社會治理活力。
智治支撐,提升鄉村治理效力。縣上大力實施“雪亮工程”,全縣重點區域均安裝了高清攝像頭,實現鎮村主干道、交叉路口等全覆蓋,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眾身邊,真正實現治安防控“全覆蓋、無死角”。推進全縣網格化智能管理,依托“人盯人+”社會治理網絡平臺和鄉村振興防返貧監測預警監測系統等,將大數據融入鄉村治理各方面,服務社會管理、治安管控、為民服務等事項,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18個鎮辦和244個村(社區)安裝了“人盯人+”視頻調度系統,對鞏固脫貧成果、防控疫情、防汛防滑等工作隨時進行調度,準確掌握一線工作情況,為科學合理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法治保障,增強鄉村治理定力。山陽縣推動縣、鎮、村三級綜治中心建設,打造集綜合治理、信訪調處、司法調解為一體的標準化綜治中心,提升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戰能力。以“八五”普法為抓手,為每個村(社區)建立標準的警務室,聘請輔警以及法律顧問,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一站式”綜合性法律服務。定期開展法律“進機關、進單位、進學校、進企業、進鄉村、進社區”普法宣傳活動,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增強群眾法治意識,不斷完善鄉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切實維護群眾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