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志宏
薛向榮(左八)慰問天竺山鎮三槐村疫情防控一線人員
采訪薛向榮,他用他寫的一首歌詞開頭。歌詞這樣寫道:
他鄉是故鄉
依依說再見,匆匆拾行囊,
帶著夢想奔赴新戰場;
夜半把險搶,年關疫情忙,
你的艱辛是他的希望。
走村看田苗,入戶話家常,
綠水青山是心中的信仰;
吃穿不再愁,生活有保障,
金山銀山是口碑的力量。
回望初心,感恩母親關愛厚養;
滿懷信心,共同見證家國興旺。
時光很短,因為他鄉是故鄉;
牽掛很長,因為他鄉是故鄉。
薛向榮來自中國鋼研集團,掛職山陽縣副縣長。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他掛職剛滿6個月。正如他歌詞里寫的那樣,“夜半把險搶”“年關疫情忙”,搶險,防疫,薛向榮都在第一線,都在堅守。
“一個人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會有許多的不習慣,會有很多的矛盾和沖突。”薛向榮對記者說,“這里的人吃飯的時候喜歡搖骰子,喜歡劃拳,喜歡把你灌醉。怎么融入他們呢?只要我是在場最大的領導,我就定一個原則。”薛向榮的原則是“以酒為媒”,重在交流。他說:“大家可以唱歌,朗誦詩,講山陽故事。”他希望大家朗誦得慢一些,聲音大一點,可以用方言朗誦;講故事一定要講得讓大家笑,大家不笑,就要喝罰酒。總之,就是讓大家放松再放松,能在吃飯過程中交流更多的信息,通過交流增進彼此了解、理解,增進友誼。他說他“不裝”,很真誠,這樣,很快就讓大家沒有了拘束,打開了話匣子,他也就一步步走進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心里。
山陽縣政府一名工作人員坦言,薛向榮這種飯桌子上的“改革”效果明顯,不但起到了“移風易俗”的倡導作用,更重要的是他這樣的調查研究方法事半功倍。薛向榮向記者透露,如果把在北京的工作思路搬到山陽,那將不可思議。他說,他父親善長儒學,從小他就受到了這方面的教育,但他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喜歡“與眾不同”。在山陽,他也喜歡探索求新,喜歡從實際出發。
正是由于求真務實,薛向榮的調查研究工作不但進展順利,而且總能很快拿到想要的結果。就拿人才振興戰略來說,當他聽到一小學負責人說比“硬件”建設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們樹立遠大理想的時候,他深刻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納入全縣重點。他還與三槐村第一書記黃濤一道進學校,跟孩子們交流互動,給孩子們講勵志故事,激發他們樹立遠大志向。
正是由于薛向榮善于融入,不斷融入,很真誠地跟大家在一起,因此他總是能夠“先知先覺”。短短數月,他就讓3家企業改變了企業品牌發展戰略,融入了他的建議和意見,把用戶需求滲透了進去。經營山陽特產的譚曉奔先生欣喜地告訴記者,他們采納了薛向榮的一個小小的建議,就使他們的產品包裝真正貫穿了“用戶至上”的要義,豐富了企業的品牌內涵。
如果說薛向榮給企業的建議只是他掛職的開始的話,那么,他現在已經形成的鄉村振興計劃,則是他將要實施和正在實施的“大手筆”。他告訴記者,釩業能不能發展,對于山陽工業來說舉足輕重,但選冶一直受技術困擾和限制。薛向榮調查后,積極跑北京、西安研究單位和企業,說服并促使他們抱團援助山陽。他說,意向已經達成了,計劃實施后即將使山陽釩業選冶技術取得大突破。據透露,這一技術的突破,將會為山陽釩業贏得廣闊的世界市場前景。
誠如歌詞里寫的“他鄉是故鄉”,薛向榮明顯是把山陽當作了他的第二故鄉,正在用行動書寫他那一首亮麗動人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