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徐世旺 阮揚)連日來,山陽縣瑞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商洛學院合作,探索“飛地模式”,6位博士專家在5G電源適配器升級項目中研發出的“一種防水防觸電的快速充電器”技術在該公司進行成果轉換,推動企業發展。這是山陽縣聚焦科技人才、突出技術人才、支持創業人才,持續加強和改進人才工作,扎實落實全市“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的一個實例。
今年以來,山陽縣聚焦打造“一都四區”示范縣、建設“五好山陽”目標,圍繞“3+N”產業集群和重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成立“千名人才創新創業”工作專班,統籌協調做好千名人才創新創業支持和服務工作,全力抓好招才引智,挖掘區域人才資源,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引進一批在重點產業領域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高端人才,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協同創新中心等科創平臺,扶持一批骨干人才在“3+N”產業、“卡脖子”技術及康養、醫療、教育等領域揭榜掛帥、科研攻關、創新創業,打造一批功能多樣、產業集聚、設施完善的創新創業平臺,培育一批產業集群帶動能力強的科技型企業,全力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縣上突出建立人才數據庫建設、跟進創新創業項目、建好創新人才平臺、強化科技支持保障工作重點,開展人才需求調研,分類建立260名各類人才數據庫和人才需求目錄。支持百名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開展技術推廣、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引導返鄉創業人員、退役軍人、高校畢業生等創新創業。堅持把各領域優秀人才向相關產業項目推介,引進陜西師范大學崔浪軍等6名在重點產業領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領軍人才,實現人才與資源要素有效聚集。引進機器人和復合材料科研生產基地項目等15個重點創新項目,涉及電子信息、新材料、中藥材、健康產業等領域。按照“五有”標準,積極培育院士(專家)工作站和人才示范點,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開展。
新培育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4個。運營好縣上2個博士工作站和3個人才驛站,開展“博士企業行”等服務活動10場次,推動產業鏈與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陜西和豐陽光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柔性引進國家“三區”科技人才入選者賀曉龍,與延安大學共建產學研實踐基地,開展食用菌新技術研發、新產品研究,推動企業發展,農民致富增收。
山陽縣充分發揮國家科技特派團優勢,積極邀請特派團團長來山陽研究制訂幫扶方案、科技特派團管理服務辦法、2022國家科技特派團聯系山陽工作計劃等,建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農業主導產業和科研項目、人才需求清單,征集篩選食用菌種植、堅果種植等農業主導產業26個,農旅融合發展項目、野豬的保護與危害防治項目等科研項目18個,無性系茶苗繁育技術人才、茶系列產品開發技術人才、茶旅融合發展人才等崗位需求15個,供國家科技特派團開展幫扶服務。加大“組團式”幫扶力度,組織50名科技特派員、10支人才服務團下沉一線送技術、送服務,進企業、興產業。建立健全“千名人才創新創業”督查考核、典型培育、宣傳推廣機制,樹立創新創業典型,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充分釋放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山陽落實“三百四千”工程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