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坤 孫慶芳
“以后再也不用東奔西跑找活干了,家門口的社區工廠就能上班,活不重,方便照顧老人和小孩,我以前在外面的服裝廠打過幾年工,操作技術也熟練,一個月收入2000元沒一點問題,我要好好努力,多掙錢早致富。”3月4日,在山陽縣小河口鎮小河街社區服裝廠里正忙著趕工的王燕高興地說。
王燕是小河口鎮袁家溝口村人,2019年搬遷到小河街社區易地搬遷小區,全家4口人,孩子上學,母親身體不好,家里平時生活開支僅靠老公一人在外務工維持。2021年10月,得知社區服裝工廠招工,工資按計件結算,時間可以靈活安排,脫貧戶、監測戶優先考慮,王燕便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前來應聘,并順利找到了合適的工作。來自小河街社區的車間經理曹小芳同樣也是一位90后留守寶媽,此時正在縫紉機前指導著一個新招的工人,并時不時對其他機器進行調試。“我們最近正趕制一批加油站的工裝服訂單,今年接到的單子多,時間緊,很多崗位技術我都很嫻熟了,大家不懂的都會問我,我也在不斷地學習,爭取多完成訂單,把廠里的效益提上去,帶領姐妹們勤勞致富。”說起現在的工作,曹小芳難掩臉上的笑意。
與此同時,在500米外的小河街社區小河灣組清草地食用菌產業園內,工人正在對一座座食用菌吊袋木耳大棚更換保溫膜、遮陽網,“我家就在清草地食用菌產業園旁邊,我們現在正在對園區所有食用菌大棚進行設施維護,一月2900元,能落下錢,這比出門打工強多了。”務工人員方小亮說,他和妻子韓鳳云都在食用菌產業園區務工,一家4口人生活在一起就是福氣。
近年來,為解決易地搬遷群眾的后顧之憂,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小河口鎮積極招商引資,引進陜西艾特服飾有限公司和山陽縣清草地現代農業公司2家勞動密集型企業,打造以社區工廠、現代農業園區為載體的產業就業模式,租賃建設社區工廠1個,現代農業園區1個,直接解決易地搬遷群眾及鎮區周邊人口就業近80人,其中脫貧戶、監測戶占到40%左右,月工資1000元至3000元,社區工廠和現代農業園區使廣大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顧家增收兩不誤,真正實現“樓上安居樂業、樓下就業增收”。
據了解,目前租賃運營社區工廠的是陜西艾特服飾有限公司,現已招聘首批搬遷群眾25人,薪酬采取工作量計件結算形式,每月預估可收入2000元,工廠一樓裝修完成后,會招聘更多搬遷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山陽縣清草地農業有限公司已于2月中旬復工復產,目前有50多名群眾在園區長期穩定就業。
怎樣解決搬遷群眾的后續幫扶問題,一直是小河口鎮黨委、政府重點關注和急需解決的問題。該鎮積極引進外來企業和在外成功人士回鄉創業,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通過產業、就業“兩業融合”,打造后續幫扶“新引擎”,基本實現了產業有發展、群眾有收入、政府穩就業、村集體有收益四方共贏的局面,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