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幫扶模式 鞏固脫貧成果
山陽易地搬遷幫扶讓群眾安居樂業
本報訊 (王子玉)近年來,山陽縣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緊扣“穩就業、保民生”要求,在移民搬遷安置社區探索幫扶工作模式,取得顯著成效。
縣上組建社區勞務工作站,通過政企勞務合作、崗位征集、信息發布、人崗匹配、就業安置“一條龍”服務,形成“就業社保幫扶工作隊+‘四支隊伍’+村兩委會+村級勞務工作站+用工單位+脫貧勞動力”就業幫扶模式,提高勞務組織化程度。
山陽縣引進人力資源公司、優化物業公司,為搬遷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業務辦理等一站式就業幫扶服務。將社區“兩委”班子成員、46個樓長、社區物業工作人員納入社區管理服務團隊,建立社區就業社保業務交流群,強化服務形式和力量。
就業社保幫扶工作隊、“四支隊伍”、培訓機構、人力資源公司、全體幫扶干部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送政策、送技術、送崗位”的“三送”活動,對無一人就業、缺技術、有培訓意愿的貧困勞動力實行全面摸底,制定詳細計劃提供幫助。
通過省內外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合作,勞務經紀人、創業成功人士傳幫帶,縣、鎮、安置點三級就業服務平臺,組織勞務輸出精準轉移一批;通過周邊項目帶動、商業街自主創業和“一園五區”工貿企業吸納等,引導重點項目帶貧企業吸納一批;統籌行業部門公益崗位開發資源,根據社區工廠實際科學配置崗位數量,實現公益崗位兜底安置一批;通過摸底排查,精準掌握搬遷勞動力培訓需求,因人施訓、因產施訓、因崗施訓,免費技能培訓提升一批。
在聯合服務團隊的基礎上,縣上加強社區小組、樓宇包扶干部、小組長日常管理,充分發揮服務職能;對2422戶有勞動力的易地扶貧搬遷戶就業狀況摸底調查信息按月更新,建立信息臺賬、幫扶清單和幫扶檔案;協調人力資源公司積極對接縣內、縣外用工信息和優質崗位,采取線上線下多種方式送崗位;實行包扶干部的就業信息對接、人力資源公司就業崗位對接,書記、鎮長對脫貧戶、邊緣戶、監測戶的“雙長制”對接;高度融合周邊工業企業,商貿企業、三產服務業,認定就業幫扶基地2個,吸納就業110人,脫貧勞動力49人。
該縣建立邊緣戶、監測戶臺賬,確保就業狀態、失業原因、就業意愿、培訓意愿、就業服務“五清”的重點監測機制;建立社區兩委會、物業公司、培訓機構、人力資源公司聯合相扶的穩就業工作機制;及時登記外出務工脫貧勞動力回流情況,摸清就業意愿,逐人提供服務,建立幫助盡快轉崗就業的失業回流人員幫扶機制;建立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區工廠、村鎮工廠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及時兌付培訓補貼的以工代訓機制;著重排查核驗應保盡保、應代盡代、應繳盡繳、應發盡發等環節數據,建立確保每月新增人員在月底實施清零的城鄉居保動態監測機制;加大典型人物、典型事跡的宣傳力度,引導搬遷群眾樹立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理念,建立典型引領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