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全市標準化廠房建設暨產業集群化發展推進現場會召開之際
山陽縣電子信息產業園一期項目全景
山陽瑞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5G設備電源適配器生產線
陜西雷博創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外景
朱超 張宏
山陽之美,是生態之美,是人文之美,是城鄉之美——綠水青山空氣新,厚德奮進山陽人,鄉村靚麗“顏值”高……
山陽之富,因林農固本而富,因龍頭帶動而富,因就業增收而富——藥、果、菌、畜村有基地,戶有產業,“三帶三創”相互鏈接,利益捆綁,入股分紅務工賺錢,多重收益……
山陽之強,強在有陣地,強在有位次,強在有實力——2018年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9年全省省級高新區綜合考評位居第四,“十三五”期間實現產值573.66億元、利稅21.98億元……
精心謀劃綠色定位看長遠
思路決定出路。
山陽是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定位綠色發展,就是選擇可持續發展之路。
正如縣委書記袁良善在第十九次黨代會上提出:堅持以綠色循環為方向,以綠水青山為承載,以項目為支撐,以產業為引擎,做大做強“3+N”產業集群,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真抓實干,著力打造“一都四區”示范縣,加快建設“五好”山陽,讓山陽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脫穎而出、持續領跑。
秦嶺之南,銀花河畔,一幅工業強縣的藍圖初見雛形。
企業家欣喜地看到,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發展的主線更加清晰,投資的沃土更加肥厚,創業的舞臺更加廣闊。
著眼長遠,面向未來。山陽縣本著“集約節約、資源可控、產業集群、政企互贏、永續利用”的原則和“讓企業輕裝上陣、直接拎包進駐”的思路,縣域工業集中區整合蘇陜協作、陜南循環發展、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各類資金5.7億元。
舞臺怎么搭?山陽縣深謀遠慮地走出一步“先手棋”。按照高標準規劃工業園區、高質量建設標準化廠房、高水平配建基礎設施的要求,采取政府建設企業租賃、政企合作聯合共建、企業自建財政獎補“三大模式”,建成縣域工業集中區、德潤康中藥產業園等五大工業園區,吸引188家企業入駐,走出了一條政府重資產、企業重生產的園區“擴量”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山陽縣開創了以商招商之先河。據了解,該縣鼓勵和支持民營企業德潤康公司投資5.16億元,探索出了“企業建廠房自招商、政府搞配套抓監管”的模式,在戶家塬鎮建設中醫藥產業園標準化廠房18棟3.6萬平方米,招引15家企業入駐園區抱團發展。
山陽縣堅持綠色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讓生態宜居宜游宜業的山城釋放活力。更為重要的是,良好的營商環境,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著全國各地創業客商:
——2019年7月,雷博創新光電公司投資5億元,簽約入駐山陽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占地54畝,總投資6.6億元,已建成光學玻璃蓋板和復合板材自動化生產線20條,年可生產光學玻璃蓋板3000萬片,實現產值1.8億元、稅收660萬元,安置就業300多人;
——2020年12月,總投資5億元,從事5G電源適配器、充電器、開放式電源適配器和小家電等產品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瑞裕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簽約入駐山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先后與韓國LG、TG、SK、KT、德國HAMA、西班牙電信、小米等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產值4億元、利稅3000萬元,安置就業700人以上;
——2021年1月,山陽縣創投公司和陜西三秦觸控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籌建,總投資5.7億元,建設標準化廠房1.7萬平方米、辦公生活用房3000平方米,建設電容觸摸屏及電容式觸控顯示一體化模組等電子產品及配件生產線12條。目前鋼構廠房、辦公及餐飲樓已經建成,正在進行廠房裝修和改造,部分設備已進場安裝,10月份可全部完成設備安裝和調試,11月初正式投產,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目標;
……
孫子說:“故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于千仞之山者,勢也。”在工業經濟發展上,山陽縣做到了造勢、舉勢、借勢。
篤行致遠,惟實勵新。站在新的歷史潮頭,山陽縣工業制造的目標鎖定國內、放眼全球!
筑巢引鳳投資創業天地寬
山陽縣歷史源遠流長,是秦楚文化交融地。前秦曾于豐陽川立荊州,后秦以引南金奇貨弓竿漆蠟,通關市,來遠商,國用充足而異賄盈積。
秦頭楚尾,人杰地靈,鐘靈毓秀。這里有秀美的山川,這里更有創業的沃土。
綠色、包容、開放,是山陽發展的主題,也是山陽招商引資的前置條件。
據了解,山陽縣相繼出臺了《支持山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發展的意見》《山陽縣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暫行辦法》《山陽縣縣域工業集中區入園企業準入與優惠獎勵辦法》等文件,從項目用地、物流補貼、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政策扶持。組建了山陽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山陽縣高新區新型倉儲物流有限公司、山陽縣科技資源統籌中心三大服務平臺,強化“只跑一次”服務理念,實行領辦代辦、限時辦結等制度,服務效能不斷提升,營造了極具吸引力的投資環境。
“山陽聚全縣之力強化工業發展基礎,建成標準化廠房43萬平方米,其中縣域工業集中區16萬平方米,‘十四五’期間,計劃再新建標準化廠房22萬平方米,每年謀劃一批含綠量多、含新量足、含金量高的重大項目,以高質量項目建設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引擎’和‘硬支撐’。”山陽縣經貿局局長陳德軍說。
桐蔭鳳凰至,花香蝶自來。山陽縣圍繞全產業鏈構建,打好叩門招商、節會招商、以商招商、親情招商“組合拳”,探索形成“以商招商”緊扣鏈主招商的成熟辦法和體制機制。創新實踐“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主題招商活動,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和縣級領導帶頭招商,動員李新朝、張陸峰等一批山陽籍商界精英返鄉投資,建成企業13家、專業園區1個,德潤康中醫藥產業園成為全市首家以商招商、民營企業家建園區的典范;依托雷博鏈主企業,引進玻璃蓋板下游觸摸屏、顯示模組、電源適配器、智能機器人等關聯企業5家。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山陽高新區累計引進項目41個,到位資金98.32億元。
站在商洛看山陽,豐陽大地物華天寶,天賦異稟,厚積薄發。
對于雷博創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陸鋒來說,“家”的感覺很溫馨:“選擇山陽作為投資之地,不單因為我是本地人,更重要的是政府給了強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在雷博創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邊走邊介紹,這些透明的薄膜看上去像塑料薄膜,其實是公司自主研發的柔性玻璃,它的厚度只有0.03毫米,可以反復折疊100萬次,主要用在可折疊、可穿戴電子產品的顯示屏上。
“公司去年10月開機生產,截至目前已投入生產設備近300套,生產光學蓋板玻璃1000萬片以上,產值1億多元。”張陸鋒說,在公司的帶動下,如今已有深圳瑞裕、寧波九杰智能儀表、江西晶陽光電科技等13家電子信息類企業,從東南沿海遷移至山陽縣電子信息產業園。
客商云集,創業潮涌。群樓林立的山陽高新區,不僅是放飛夢想的平臺,而且還是孵化企業的溫床。
“縣上對好項目、大項目的入駐,堅持因企定策、一企一策,縣政府常務會議、專題會議及時予以研究,在政策范圍內最大限度地予以扶持,滿足企業需求。”山陽縣工業園區招商科科長蔡濤說。
集群發展揚帆起航正當時
思路清,山陽在“新”字上做文章。
集思廣益,博采眾長,聚焦“3+N”產業集群和園區產業定位,突出抓好健康醫藥、新材料、綠色食品和電子信息、清潔能源產業。
擦亮“西部藥鄉”名片,以必康為鏈主企業,實施生物醫藥項目25個,健康醫藥企業發展到17家。
品牌亮,山陽把“礦”字當作名片。
用好“中國釩都”招牌,以五洲為鏈主企業,實施現代材料項目27個,新材料企業發展到11家,氮化釩年產能1.2萬噸、居全國第一。
產業綠,山陽以“特”字占領市場。
做實“源味山陽”品牌,建成核桃、食用菌等有機食品項目26個,綠色食品企業發展到12家。
工業強,山陽朝“集”字方向規模發展。
規劃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招引雷博、三秦等10家電子類企業入園。實現了“落地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集群”的倍增效應。
壯麗篇章的背后,凝聚著團結、拼搏、奮進。
投資拉動,項目帶動,創新驅動,山陽縣從“八山一水一分田”縣情出發,走上了“以畝均效益論英雄”集約發展之路。目前,高新區工業用地畝均投資450萬元、畝均增加值20萬元、畝均稅收33萬元。
山陽縣項目服務中心副主任閆軍說:“我縣正在制定‘畝產論英雄’方案。2020年全縣園區完成工業產值200億元、利稅12.2億元,較2015年分別增長90億元、6.7億元。目前帶動就業5800人,較2015年增長2800人。”
不以成就而止步。環視三秦,放眼神州,山陽的目標更高更遠。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前進的步伐更實更穩。
山陽縣按照“每個主導產業有一個骨干企業或鏈主企業引領、每個骨干企業或鏈主企業有一個技術團隊支撐”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思路,深化產學研合作,搭建創新平臺,持續開展校地、校企合作,先后建成了商洛學院-山陽高新區“博士工作站”、奧科公司“院士專家”工作站等省級研發中心3家、市級研發中心22家、省級眾創空間1個,促成天之潤、恒瑞、雷博等22家企業與西農、西郵等8所高等院校聯合共建了校企實訓基地,突破了生物法提取肝素鈉、一步法推板窯制取釩氮合金、AG(防眩光)等制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29項關鍵技術,形成了“西安研發、山陽制造”科技成果轉化格局。目前,園區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7家,累計榮獲國家級科學技術獎1項、省市科學技術獎18項、軟件著作權22件。
筑牢發展“硬基礎”,提升服務“軟實力”。山陽人清楚地意識到,欠發達地區招商不易,留住客商更難。因此,縣委、縣政府倡導“保姆式”服務,努力把山陽打造成“當初客商不愿來,來了再也不想走”的一塊投資熱土。
紓難解困惠企業,放水養魚謀發展。山陽縣按照“部門抓管理優服務、企業搞生產抓營銷”的思路,常態化開展“百人包百企”活動,適時召開“政企聯席會”,從手續辦理、用工培訓、融資貸款等方面,為園區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與此同時,對新入駐的企業,成立由縣級領導掛帥的工作專班、為企業代辦或幫辦相關手續;對需要技工勞務的企業,由縣人社系統幫助企業招工并予以培訓補貼;對有融資需求的企業,創新開展擔保融資、“助保貸”等業務,累計為36戶企業擔保貸款23.5億元。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2018年,山陽縣高新區成功創建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9年全省省級高新區綜合考評中位居第四。“十三五”期間,山陽高新區建成面積3.28平方公里,累計入駐企業188家,帶動8700人就業,實現產值573.66億元、利稅21.98億元。
“今年,山陽縣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我們將以創建國家高新區為目標,持續在綠色低碳、集約高效上下功夫,大力發展‘3+N’產業集群,著力把山陽高新區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新興產業集聚區、創新驅動示范區。到2025年,全縣項目投資1500億元,‘七大產業集群’初具規模,為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山陽力量。”山陽縣縣長謝曉軍說。
生態優良,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綠色循環……聚勢騰飛的山陽,正在釋放高質量發展的無窮魅力,朝著工業強縣的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