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率航 謝非
8月13日,山陽縣20多家農特產品、工業品生產加工流通企業負責人坐在一起共商跨境電商業務。
山陽縣位于秦嶺南麓,農特產品種類豐富,但由于產業分散,過去想要產品走出大山十分困難。近年來,山陽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規模大、品質優,讓企業充滿信心,有了走出陜西、銷往全國乃至海外的勇氣。
自信因何而生,勇氣從何而來?山陽縣電子商務協會黨總支書記、電商中心主任查濤解答了其中的奧秘。
“我們通過建立‘電商+訂單+農戶’‘電商+合作社(公司)+農戶’‘電商+服務站+代運營’3種模式,充分利用電商平臺,拓寬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查濤說,“讓地處深山的特色農產品走出山陽,走出陜西,銷往全國,有效解決農戶的‘買難賣難’問題,讓群眾切身感受到‘互聯網+’在助農增收中的作用。”
2015年6月,山陽縣抓住電商業態新機遇,成立山陽縣電子商務協會,同步設立電商協會黨總支,下設的兩個支部有17名黨員,輻射93家會員企業、18個鎮辦分協會、127個村級服務站,把成千上萬的電商行業從業者凝聚在黨旗下。
黨總支成立后,通過“電商+”模式促進了黨的建設與電商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了電商企業推動經濟發展、加快追趕超越的巨大作用,為助力脫貧攻堅、開啟鄉村振興走出了一條新路徑。
黨員亮身份凝聚發展力量
8月9日,山陽縣特產館里,農特產品琳瑯滿目,特產館負責人譚曉奔正和員工一起整理貨架。貨架顯眼處,擺放著農特產品所在村黨支部書記、駐村“第一書記”的照片和職務,用這種方式讓他們為產品代言,是為了確保產品質量。
“黨員身份是榮譽更是責任。”查濤說,“讓他們亮身份,既是為村里農特產品代言,也是主動接受群眾監督,這樣消費者才能買得安心、吃得放心。”
黨總支開展以“電商支部亮承諾領行業發展,黨員網店亮標識比誠信經營,黨員業主亮身份強服務水平”為主題的“紅網三亮”行動,制定年度計劃,公開支部承諾,凝聚行業發展力量。在山陽縣,凡是黨員領辦的網店首頁都公開黨建標識,約束規范線上經營;黨員業主在線上線下店鋪公開黨員銘牌,發動群眾監督提升服務水平;企業廣泛參與電商支部,創新在線學習交流方式,引導各企業黨員開展組織生活。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特色黨建活動,實現了黨建電商雙促進共同發展。
今年以來,山陽縣電子商務協會黨總支已指導電商企業與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簽訂購銷協議20份,采購中藥材等農特產品20多噸。
電商為青年人創業搭建舞臺
“這幾年,家鄉的山貨依靠電商走出了大山,村里人的錢袋子鼓起來了。”談起電商帶來的變化,石國志說,自己今年剛畢業,正在尋找就業方面的更多機會。
8月5日,山陽縣組織石國志等大學生及青年人才代表到山陽縣電子商務協會特產館直播間,參觀學習直播帶貨。網絡直播不到半小時,便把當天準備的香菇、核桃、掛面等數百份農特產品銷售一空。
“我學到了一些直播帶貨的技巧,對電商也有了新的認識。”參觀學習的學員王彪說,身邊已有小伙伴加入電商行列,希望以后能把更多的農特產品賣出去。
為積極引導青年人才服務家鄉,山陽縣人才辦、人社局、團縣委等單位每年都會開展專題就業創業培訓,幫助青年人才與電商企業對接,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電商行業。今年上半年,他們開展電商技能培訓2期3場次,培訓學員220人次,新注冊電商企業15家,新入駐企業5家,帶動1200多戶5000多人持續增收。
“電商+直播”破解銷售難題
5月17日,我市商務人才服務團“鄉村振興直播先行”巡講巡播暨山陽縣“十百千”產業振興帶頭人電商專題培訓班在山陽縣電商中心舉行,就直播電商和消費幫扶工作政策作了詳細的解讀分享。
“整個培訓內容豐富,既有理論指導又有實際操作。”學員彭鵬說,“我要學以致用,把培訓成果落實到工作實際當中,發揮好電商新業態的優勢,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
去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曾經紅火的農特產品銷售一度受阻。山陽縣電商協會黨總支大膽創新,積極探索“電商+農戶+合作社+直播”等模式,讓直播成為山貨出山的新路徑。“山陽電商”入駐抖音、快手、京東等平臺后,開展直播活動120多場次,極大拓寬了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山陽縣探索的“電商+直播”模式,在擴大農特產品銷售規模、推廣產品品牌、宣傳旅游景區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9.6億元,網絡銷售額1.7億元。
今年以來,山陽縣以“互聯網+”戰略為契機,在市商務局的支持下,廣泛推行“網絡達人”“第一書記”直播帶貨,現場直播農特產品的采收、加工,有效解決農特產品銷售難問題。上半年,全縣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69億元、同比增長12.2%。
2018年以來,山陽縣電商協會黨總支先后被省委組織部、省非公和社會組織黨工委評為“五星級黨組織”、陜西省“非公經濟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優秀品牌”。今年6月,山陽縣電商協會黨總支又榮獲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