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銘
群眾給陳希哲送來了錦旗
在山陽縣城關街辦五里橋社區,有位普通的農家子弟——陳希哲。他憑著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一個昔日窮困潦倒的打工仔,變成了如今擁有數家企業、遠近聞名的民營企業家。現在的陳希哲,不僅是創業成功的大老板,還是帶領豐陽河畔群眾發家致富的“領頭雁”,支持家鄉建設的熱心人。
家境貧寒 努力拼搏創新業
陳希哲出生于五里橋社區一個窮苦的農民家庭,自幼受盡貧窮的折磨。高中畢業后,雖被招工到山陽縣財政局等單位上班,但因家境貧寒,無法維持生計,便毅然放棄,外出創業。在西安販過水果,到山西、河南賣過煤和床板,但由于缺乏經驗,又沒有得力人幫忙,收入甚微。1983年,陳希哲發現餐飲業前景廣闊,就回到山陽貸款2000元辦起了當時縣城規模最大的餐廳,生意十分紅火。兩年后,他又投資創辦全縣第一家肉牛養殖場,但經營不到3年,就以失敗而告終,不但沒掙到錢,還賠光了所有積蓄。難能可貴的是他沒有消沉,而是憑著自己的人脈關系和以前經商經驗再次創業,1996年創辦山陽縣宏鑫實業有限公司(2010年更名為陜西四通礦業有限公司),公司以礦業開發、林業種植為主,經多年努力,企業逐漸發展壯大,現擁有丁家山銻礦、元子街硫鐵礦、王莊鐵礦、紅椿樹溝板巖礦等處探礦權、采礦權和鐵、銻礦選場各一處,成為全縣著名民營企業。
發展勞務 帶動就業促增收
創業之路多艱辛,致富不忘眾鄉親。10多年來,陳希哲每年吸納家鄉勞動力200多人在公司打工,年創勞務收入1000多萬元,不但為他們集體辦理了工傷保險,還為其中的36人辦理了養老保險,人們都說四通公司是勞務人的好去處。凡是在他公司干活的貧困群眾,都已脫貧致富,有96戶還建起兩層磚混結構的小洋樓。談起這些變化,家鄉人都情不自禁地說是陳總幫我們過上了好日子,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現在,他的四通公司勞動合同、勞動檔案齊全,工資始終無拖欠現象,也是目前山陽縣民營企業中辦理養老保險人數較多的企業。
報效桑梓 赤子義舉眾人贊
飲水思源,致富后的陳希哲始終不忘鄉親。每當看到家鄉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農村經濟時,他便慷慨解囊、全力相助,一樁樁義舉展現出陳希哲對家鄉的一片深情。2017年12月,陳希哲回鄉慰問困難群眾,聽到社區黨支部書記鄒新喜給他介紹紅椿溝、三里店兩個居民組部分貧困群眾因為交通不便嚴重影響脫貧致富時,他當即決定捐資為家鄉修建致富路。在社區干部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3月開工,經過兩年的努力,目前全長1.8公里、路基寬6米,總投資300多萬元的紅椿溝至三里店通組公路建成通車,400多名群眾從此告別行路難。
“我們今天能走上水泥路,過上吃穿不愁的幸福生活,多虧了黨的扶貧好政策和四通公司陳總、社區干部為我們辦實事!”望著門前平坦寬闊的水泥路,紅椿溝組群眾動情地說。
2010年以來,陳希哲每年參與扶貧濟困獻愛心活動,先后慰問貧困群眾、高齡老人20多次500多戶,捐資30多萬元,資助10多名貧困學子喜圓大學夢,解決當地貧困群眾100多人就近就業,累計為全縣公益事業、家鄉新農村建設和助力脫貧攻堅捐資5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