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彥(右二)陪社區老人共度重陽節
2008年趙新彥光榮當選奧運會火炬手
今年62歲的趙新彥,擔任村干部40多年,僅擔任村委會主任、村(社區)黨總支書記長達27年。幾十年來,他盡心竭力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使一個外債累累、積貧積弱的爛攤子,發展成今天山陽縣乃至全省、全國都有一定影響的先進村,不僅西關人交口稱贊他為“好當家人”,人民日報還曾以《夯實基層組織,打造戰斗堡壘》為題,宣傳報道其先進事跡,稱西關的飛速發展,“領頭雁”趙新彥功不可沒。
不當庸官的“好班長”
1984年村級換屆時,年輕有魄力的趙新彥被從村建筑公司經理的位置推選為村副主任。從那時起,趙新彥便暗下決心:一定要盡心竭力干好村上的事,做一個好村干部。
1984年,村民推選趙新彥任村委會副主任,村委會又讓他主管村辦企業。當時村集體賬面上只有16元現金,還欠了信用社4萬元貸款,另有債務2.7萬元。而村年總產值僅29萬元,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00元,真可謂受命于危難之間。在市場經濟剛剛興起的當年,他經過一番調研思考,針對西關村人多地少,在傳統農業上做文章沒出路的實際,大膽提出“興商辦企”的發展思路,試圖通過發展工商個體服務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從此,抓商業、辦企業,成了西關村幾十年來一貫堅持的發展思路。1984年,多方籌資20萬元,建起了6層1700平方米的鎮西飯店。建成后的飯店在他精心經營下,年為集體創下11萬元的純收入,這個收入相當于全村當年總產值的四分之一。從此,西關村經濟邁上了健康的發展之路。
1993年,趙新彥上任西關村村主任,1999年又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挑起了全村發展的重任,他更是把一方經濟發展作為頭等大事,全局謀劃,就西關村經濟發展、民生問題解決,黨組織發展做出了長遠規劃,決心通過十年、二十年的努力,要讓西關村成為全縣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黨的各項事業建設的標桿。
新的奮斗目標激勵著他和他帶領的一班人忘我工作。繼鎮西飯店之后,西關樓板廠、停車場、西關綜合商廈、物流中心等一個個村集體企業建成了,很快使得西關村面貌大變樣。中省領導曾深入西關村視察調研,對西關村工作給予充分肯定。村干部說,這些年跟著趙新彥一起出力流汗,雖然是個小小的村干部,但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
小康路上的“領頭羊”
熟悉趙新彥的人都知道,趙新彥是個話語不多、踏實干事的人。
趙新彥剛擔任村副主任時,計劃在車站對面建鎮西飯店。當時,曾有人擔心這會給集體塌一堆債務,不如賣了地基分錢。他耐心做大家的思想工作,爭取大伙的理解支持。沒有資金,他黑天白夜地找人說情爭取貸款。為了節省開支,他發動黨員干部發揮各自特長,自己能干的堅決不花錢請人干,天天晚上黨員干部輪流值班看場子。鎮西飯店建成后他兼任經理,很多事情都是他帶頭親自干。
為了把集體經濟進一步做大,2007年,他決定將原西關停車場舊址進行開發。經過一年時間沒黑沒白地苦干,投資1600萬元,建成了一個1.2萬平方米的綜合商廈。商廈建成后,不僅為集體每年帶來200多萬元的純收入,而且解決了220名富余勞力的就業問題,西關群眾高興地說:“這是給我們西關村每人建了個年年分紅利的銀行!”
2008年,西關村改為社區,社區集資860萬元修建物流中心等五個配套項目,不僅讓村集體年純收入增加了110萬元,而且安排了190多名居民就業。2011年在商城西樓的舊址上修建西關建材城,為集體增加年純收入80多萬元。在趙新彥帶領下,截至2015年7月,西關社區先后創辦集體企業16個,讓社區居民人人都有創業就業舞臺,個個都有致富門路。2015年8月,整合村辦企業,建成西關農工商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社區居民為公司員工,公司將資產劃分到員工名下,發給股權證,持有股權證的員工即為公司股東。2019年,又在西關農工商股份有限責任公司的基礎上,改組成立山陽縣城關街道西關股份經濟合作社,資產達1.4億元。如今,西關社區集體年純收入500多萬元。
不忘初心的好黨員
趙新彥年輕時就立志:此生要一心為群眾,當個好村干部。1991年1月加入黨組織時,他面對黨旗宣誓,更為自己的人生立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奮斗目標。
趙新彥學過樓房建筑設計,村民蓋房子大部分都由他設計繪圖、指導施工。幾十年來,給130多戶群眾設計建房圖紙,并從設計到施工放線,打樓頂都是他經管,可他從未收過大家分文報酬,就連繪圖的花銷也是他個人支出。大家辦身份證、子女上戶口、孩子上學,父子分家,大小事務都喜歡找他幫忙,他一天總是忙得不落屋。
安居方能樂業。西關社區有96戶住房困難戶,家庭收入無來源,更沒有積蓄,住房困難無力解決。趙新彥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今年,社區通過實行住宅地置換住房的方式,一次性為張新有等90戶住房困難戶,每戶置換140多平方米的住房。還通過集資的方式,籌資2.4億元,在社區預留開發建設用地40畝,建筑面積12萬平方米的西關居民住宅小區,解決378戶西關群眾的住房緊張問題。
西關社區很多人家的閨女出嫁后仍然生活在城區,面對城市住房價格昂貴的實際,他通過班子集體研究,2015年在豐陽塔北側選地建起了住宅樓,全部以每平方米1500元的成本價出售給本社區出嫁的女子。這個價位僅相當于當時市場價格的一半。
趙新彥總是一心想著群眾,自從他1993年任村主任至今,堅持年年給老年人過重陽節,年年發放補貼。如今,西關社區每年拿出200多萬元,為原西關村村民每人發放福利補貼、春節補助,給5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300元生活補貼,60歲以上老人每月發500元生活補貼,給離任的社區正式干部每月發2000元生活補貼,每年集中為原西關村村民繳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讓大家真正享受到了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待遇;村民病故,社區統一發放1500元的安葬費,對困難戶還另外補助。
趙新彥為了社區群眾,傾注了自己的所有心血。他說,這份堅持來自當日黨旗下的誓言。雖然如今他已年過花甲,身體多病,但是群眾的事交給他才最放心。在不久前成立西關股份經濟合作社時,他又高票當選為理事長。
40多年來的艱苦奮斗,西關社區經濟發展走在全縣前列,人稱“山陽第一村”。這些發展的結果,無不凝聚著趙新彥的血汗。西關群眾對趙新彥信賴,各級黨委、政府也對趙新彥的付出給予了充分肯定。他先后37次被授予全省黨員致富帶頭人、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個人,省、市優秀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王榮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