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陽凝心聚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軍 李亮
上半年,全縣規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10.97億元,同比增長18.5%;
上半年,6個縣級重點工業項目完成投資11.39億元,6個市級重點工業完成投資6.55億元,完成率均超過50%。
上半年,全縣非公經濟預計完成增加值42億元,占全縣GDP的比重達到56.58%;
……
這是今年上半年,山陽工業經濟交出的成績單。
近年來,面臨轉型升級重壓,面對持續走低態勢,山陽縣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工業穩增長促投資各項政策措施,堅持率先發展工業不動搖,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精準施策、持續用力,奏響了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的強勁樂章。
建強園區 精心筑巢引鳳來
高新區門戶區
初秋時節,藍天白云。走進山陽高新區,主干道寬闊平坦,公路上車輛穿梭,一幢幢現代化的工業廠房拔地而起,工地上機器轟鳴,車間里工人們揮汗如雨……到處一片繁忙景象。
“大手筆建設工業園區,使之成為工業強縣的主戰場,招商引資的主平臺,產業集群的主陣地。”基于這種認識,山陽堅持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平臺,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大力實施園區帶動戰略,充分發揮園區承載功能。
“目前,廠房主體已經建成,正在做最后的裝修和管道鋪設工作,預計10月份就能竣工。”在山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園建設項目一期已經邁入收尾階段。高新區管委會主任崔新成介紹,建設電子信息產業園的目的是調優山陽工業產業結構,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助推工業高質量發展。
山陽高新區是省政府批準設立的,以山陽縣域工業集中區和必康醫藥產業園為基礎聯合建設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借助工業園區,山陽縣按照“高端起步、科技引領、集聚發展、輻射帶動”原則,重點發展以釩為主的有色金屬材料、納米無機非金屬化工材料以及醫藥健康產業和綠色農產品產業。目前,園區累計入駐企業7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1家、上市企業1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2018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26億元,占該縣工業總產值的58%。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目前,山陽已逐漸形成了“一區五園”的工業發展格局,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僅上半年,新建標準化孵化廠房5.3萬平方米,新入園企業5家,簽約工業企業項目3個,另外4個工業項目達成合作意向,一批項目的落地為山陽工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優化服務 點燃發展新希望
“失去一個項目,很可能錯過一次機遇;錯過一次機遇,很可能耽誤一個時期。”山陽在工業項目建設上大手筆謀劃、強力抓進度的同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努力實現工業企業健康持續發展。
落實重大項目“六個一”推進機制。對重點工業項目成立工作隊,明確包抓縣級領導、牽頭部門、具體責任人和目標任務,實行月檢查通報、季度點評排名、年終考核獎懲,力促續建項目盡快建成投產、新建項目加快施工進度。
積極開展校企、院企“雙走進”活動,建立戰略合作聯盟,加快礦產、中藥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推動電子信息、光伏電站等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先后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5個,落實科技進步獎勵資金500萬元。
加大監測預警頻度,協調解決具體問題,定期召開工業經濟運行分析會和銀企對接座談會,全力推進必康、豐源等重點企業穩定生產、擴大銷路。2018年,現代材料、現代醫藥、綠色食品三大支柱產業產值分別增長24.2%、35.9%、29.1%。
堅持抓培育重引領,非公經濟健康發展。深入貫徹中、省、市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政策舉措,落實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優惠政策,探索建立了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擔保成本的獎補機制,有效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大力實施中小企業培育工程,2018年,全縣新增個體經營戶1290戶、中小企業430戶,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6.4%。
扎實開展“百人包百企”活動,深入企業開展“進百企解難題促發展大調研”,現場辦公、因企施策,千方百計幫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銷售難等問題。建立了工業經濟運行季度分析聯席會議制度,適時分析研判工業運行態勢,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困難,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暢通政企溝通渠道,落實客商投訴受理維權機制,強化項目建設環境保障,為工業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為了給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山陽縣堅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親自督查,形成攥指成拳、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有力地吸引了一批大項目落地生根,提升了一批企業內生動力,點燃了進一步發展的希望。
轉型升級 筑穩工業壓艙石
山陽高新區全貌
正在建設中的電子信息產業園
企業助力脫貧攻堅
五洲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必康藥業新建的生產線
近年來,山陽縣加快調結構、轉方式、擴總量、提質量,加速工業轉型升級,大力培育“現代材料、現代中藥、綠色食品、清潔能源、電子信息”五大工業骨干產業,著力打造縣域工業升級版。
瞄準現代材料,打造發展新引擎。該縣利用境內豐富的礦產資源,瞄準國內外產業市場,重點打造現代材料基地。五洲礦業股份有限公司、豐源釩業科技公司等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8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1.87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總量的37.78%。
不斷做“大”醫藥健康產業。依托和發揮現有醫藥產業的基礎和優勢,著力培育和發展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醫藥產業,促進醫藥產業加速發展。目前,全縣有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6家、生化制藥企業1家,2018年完成產值77.21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總量的40.59%。
鍛造產業鏈,深耕“綠”資源。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圍繞核桃、板栗、茶葉、葛根等特色農產品開發,打造山陽綠色無公害農產品品牌。全縣有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2家,以生產加工核桃系列產品、保健品、茶葉、飲料為主,2018年完成產值19.63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總量的10.3%。
加強水電開發,促進綠色發展。全縣100公里以上的河流15條,水能理論蘊藏量19.51萬千瓦,可開發量為5.65萬千瓦。目前,金錢河梯級開發正在進行,全縣規模以上清潔生產企業4家,2018年完成產值12.39億元,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總量的6.5%。
發展信息產業,調優產業結構。正在建設的集研發、生產、公寓為一體的山陽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總占地159畝,計劃投資20億元,新建標準化廠房13萬平方米,規劃引進電子信息企業10家以上。項目整體建成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30億元,稅收3億元,安置就業3000人,帶動助力貧困村39個,村均收益分配額度達10萬元。
工業興,則經濟興。一直以來,山陽縣以駿馬奔騰的速度、一馬當先的擔當、馬到成功的追求,全力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全縣上下形成了大辦工業、辦大工業、辦高質量工業的強大氣場,讓山陽經濟在新的起點上爭創新的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