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曾亮蔡濤)近年來,山陽縣與六合區聚焦特殊困難群體、邊遠貧困地區、專業技術提升等健康扶貧短板,通過資金支持、項目支撐、人才支援方式,攜手編織三張健康扶貧協作“網”。
聚焦特殊困難群體,編織“兜底網”。堅持“山陽所需,六合所能”原則,積極向南京、六合方面爭取資金支持,解決山陽420戶629名無勞動能力、無收入來源、無法認定贍養撫養義務的“三無”特困群眾的醫療保障難題。南京市政府援助幫扶資金500萬元,幫助山陽建設元子街、雙坪兩所兜底保障院,解決了12個鎮辦270名特困群體生活和醫療保障問題;六合區政府援助幫扶資金100萬元,幫助山陽建設西泉、石佛寺兩所兜底保障院,解決了4個鎮辦200名特困群眾生活和醫療保障問題。
聚焦邊遠貧困地區,編織“地域網”。圍繞讓貧困群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目標,積極統籌整合協作資源,幫助山陽偏遠的西照川和楊地鎮實施醫療衛生設施提升協作項目,將醫療衛生資源向邊遠貧困地區傾斜,提升邊遠貧困地區醫療保障和健康水平,補上邊遠貧困地區醫療服務“短板”。2018年以來,累計統籌協作資金150萬元,支持距離縣城較遠、群眾看病相對困難的西照川、楊地鎮兩個基層衛生院分別建設門診綜合樓和購置相關醫療設備,改善了西照川、楊地兩鎮30個村4.2萬名貧困人口就醫條件。
聚焦專業技術提升,編織“人才網”。堅持扶貧必扶智的原則,將健康扶貧協作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采取引進一批、培養一批、交流一批“三個一”工作法,著力提升醫療衛生人員專業技能,為山陽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專業隊伍。2018年以來,從六合區衛生系統引進醫療衛生專業技術援派人員6人到山陽醫療機構、基層衛生院掛職,開展“傳幫帶”業務指導;六合區衛生系統專家團隊先后兩次到山陽各醫院、衛生機構開展專業知識專題培訓4場300多人次;選派5名醫務人員赴六合區掛職交流,學習先進的醫療專業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