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陳穎蕊
商南縣金絲峽鎮轄14個行政村(社區),地域廣闊、村落分散,基層治理面臨諸多挑戰。今年以來,為順應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時代要求,金絲峽鎮黨委緊緊牽住黨建引領這個“牛鼻子”,把網格化管理作為重要抓手,通過整合優化各方力量,精心構建起“網格劃分科學化、組織覆蓋全域化、隊伍管理專業化、制度運行規范化”的基層治理體系,力求將矛盾化解于網格、把服務落實到網格、讓民心凝聚在網格。
織密治理“一張網”
金絲峽鎮秉持“規模適度、無縫銜接、便于服務”的原則,綜合考量地理邊界、人口密度、歷史沿革等因素,將全鎮科學劃分為309個基礎網格,實現居民網格全覆蓋。以13個自然村組為單位,太吉河社區移民小區單獨設為單元,確保每一戶居民都被納入網格管理范疇。網格劃分充分兼顧地理合理性與服務便利性,讓每個網格都切實成為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能夠敏銳感知并回應群眾需求。
針對金絲峽5A級景區、學校、衛生院等特殊區域,金絲峽鎮設立了6個專屬網格,并量身定制差異化服務清單。在金絲峽景區網格,重點開展旅游秩序維護、應急救助等服務,全力保障游客安全與景區良好秩序;學校網格則聚焦校園安全監管,確保校園秩序平穩有序。專屬網格的設置,極大提升了治理精準度,為不同區域的個性化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考慮到景區淡旺季人口流動、重大項目建設等動態變化因素,金絲峽鎮建立了“季度摸排+動態調整”機制,適時對網格邊界進行優化,確保網格劃分始終契合實際情況。同時,充分發揮村級星級平臺優勢,使網格管理更加精確、任務分配更加具體,為基層治理注入智慧力量。
激活組織“一盤棋”
金絲峽鎮遵循“一網格一支部(黨小組)”原則,成立14個網格黨支部,構建起“鎮黨委—村(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三級組織架構。精心選配14名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的黨員骨干擔任網格黨支部書記,實現黨組織對網格的全面覆蓋。黨建引領如同強大的“紅色引擎”,為基層治理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金絲峽鎮選定309戶黨員家庭作為“黨員中心戶”,常態化開展政策宣傳、民意收集等工作。依據履職責任清單最新要求,明確政策宣傳、矛盾調解、民生服務等六大類18項職責,將黨建工作具體量化到每一位黨員。2024年,推行“主題黨日+網格服務”模式,組織黨員開展環境整治、助老助殘、平安夜訪等活動50余場,黨員成為基層治理的“先鋒隊”與“主力軍”,活躍在服務群眾的第一線。
擰緊責任“一條鏈”
金絲峽鎮公開選聘14名專職網格員,其中黨員占比達100%,并大力加強各村(社區)法律明白人培養,2024年共培養34名法律明白人。同時,整合村干部、鄉賢、志愿者等力量,組建“兼職網格服務隊”,成立矛盾調解、應急搶險等6類小組,形成“1名專職網格員+N名兼職力量”的團隊模式。這種專兼結合的方式,既保障了隊伍專業性,又提升了治理靈活性,有效滿足基層治理多樣化需求。
為提升網格員綜合素質,金絲峽鎮開設法律法規、矛盾調解、急救技能等課程,累計開展培訓12期,培訓168人次。同時,制定《網格員管理考核辦法》,設置信息采集、事件處置、群眾評價等5項指標,實行“月度積分排名+年度評優獎勵”制度。對表現優秀的網格員予以獎勵,對履職不力人員堅決解聘,確保隊伍始終保持高效戰斗力。
推動運行“一體化”
金絲峽鎮建立“巡查發現—分類上報—分級處置—反饋評價”機制,明確一般事件需在網格內24小時內辦結,復雜問題“吹哨報到”后3日內響應。通過這種閉環管理模式,確保每個問題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此外,完善聯席會議制度,聯合派出所、司法所、衛生院、自然資源所等單位,定期召開網格聯席會議,共同研判信訪矛盾風險隱患,協同處置安全生產、防汛防火等問題,形成基層治理強大合力。
金絲峽鎮聘請退休干部、致富能人等擔任鄉賢調解員,專門化解鄰里糾紛、土地爭議等積案。同時,對接法律顧問,妥善解決合同糾紛等法律問題。2024年,成立王康調解工作室,積極引導其參與各類矛盾糾紛調解活動。借助品牌影響力與柔性治理手段,讓基層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溫度,有效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金絲峽鎮通過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成功實現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延伸、干群關系密切,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下一步,金絲峽鎮將持續深化“網格+”模式,在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領域拓展應用,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嶄新格局。這片山水相依的土地,正以黨建為筆、網格為墨,精心書寫著基層治理的全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