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屈文華 李治軍)3月23日,走進商南縣富水鎮油房嶺村雙山茶旅綜合體內的一樓、二樓,只見嶄新锃亮的茶葉加工生產線旁,幾名技術人員在調試,為即將開始的加工做準備。
“我們新購的這些設備在陜西乃至全國都是最先進的,制茶技術人員在主控臺操作,根據當天鮮葉的老嫩程度、含水量的高低進行參數調整,這樣更精準,避免了感官判斷造成的誤差,加工出的茶葉質量更穩定。”商南縣茶葉聯營公司經理劉保柱向筆者介紹。
這是商南縣通過引進先進設備提高茶葉質量的縮影。
近年來,商南縣緊扣茶園建設、品種優化、科學管護、產品加工等重點環節,強化精益求精理念,落實系列好做法,打造高品質的生態健康好茶,增強商南茶在全國市場的競爭力。
商南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科學制定茶產業發展規劃,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決定》《商南縣打造“生態茶城”實施方案》等文件,重點在做優品質等方面下功夫。
在新建茶園中,商南縣突出原生態理念,茶園的選址主要依據陽光、土壤等因素,技術人員往往爬坡穿林,認真勘察判斷土壤土質是否適合種植茶樹。采取林茶相間的方式,建一片茶園、留一片樹林,通過這樣的“物理措施”增加局部空氣濕度,形成適宜茶樹生長的小氣候,并能有效抑制茶園的病害、蟲害。新建茶園遠離工業企業、沒有任何重金屬污染,從源頭上保證了商南茶的“原生態”。
為追求卓越品質,商南縣將茶葉品種的更新、優化作為突破口,大力推廣經當地多年試種適生的龍井43、烏牛早、陜茶1號、安吉白茶等新品種。與之前的品種相比,這些新品種抗旱抗寒抗病蟲害的性能強,茶葉發芽早、大小均勻、內質豐富,氨基酸等成分含量高,便于制作高檔茶葉。
商南縣更加注重科學管護,引導茶企和合作社實施綠色防控、化肥減量等行動,重點使用有機肥,堅持不用除草劑,全部改為旋耕機或人工除草。其中,該縣沁園春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在試馬鎮郭家埡村建成數字化管理系統,安裝視頻監控設備58套、管理設備57套,“智慧”管理茶園1100多畝,保證了茶葉的高品質。
商南縣還引導重點茶企帶頭升級加工。加強與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茶葉研究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合作,設立了“商南茶葉實驗室”,不斷推進工藝創新、提升產品質量。“現在,茶企更重視購買先進設備來加工茶葉,產品質量越來越高,效益也跟著提升。”商南縣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陳耀告訴筆者。
10多年來,商南縣茶產品參加各類賽事累計獲獎125個,其中,參加國飲杯5次獲獎40個,參加中茶杯6次獲獎45個。特別是2014年在第三屆“國飲杯”評比中,商南茶獲特等獎2個、一等獎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