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王 強胡春麗)2024年以來,商南縣人大常委會強化陣地建設、機制保障、能力提升、作用發揮,大力推進基層立法聯絡點建設,讓“立法”工作走入尋常百姓家,打造一座察民情、匯民意、聚民智、有溫度的“立法直通港”。
商南縣人大常委會按照“八有”(有場所、有人員、有標識、有制度、有流程、有活動、有記錄、有臺賬)要求,使陣地建設逐步規范。成立了商南縣人大常委會立法聯系工作領導小組,構建起“人大常委會統一領導,人大主席團牽頭組織,相關部門、人大各工委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組織機構,還選聘了6名具有法律專業背景、熱心立法公益事業、擁有良好立法建議能力,且有時間、有精力參與立法活動的人員,構建一支立法征詢專家隊伍。在城關街道東崗、任家溝社區和清油河鎮清油河社區3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基層立法聯絡點,同時在任家溝、東崗等社區建立民意監測點,實現了“立法聯系點+立法聯絡點+民意觀測點”的“三點一線”立法信息采集點工作網絡。依托全縣“云端人大代表聯絡站”平臺,設置了“立法意見征詢”模塊,讓更多群眾可通過“線上”表達訴求,增加了征集立法意見建議的渠道。形成了縱向到底、線上線下、上下聯動的立法建議收集網絡,保障人民群眾參與立法活動、反映立法意見更為便捷。
商南縣人大常委會選派3名干部一對一指導3個立法聯絡點建設工作,每個立法聯絡點確定1名聯絡員和2名AB崗信息員具體負責日常工作,制定了共同推進工作機制、規范辦理流程機制、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密切了工作之間的銜接。探索出了“接收立法草案任務—宣傳動員發布—組織活動收集—分析研判上報—意見建議錄入系統”的“五步閉環工作法”,并制定了工作流程圖,使立法聯系點工作逐漸步入常態化、規范化、程序化。
2024年4月份,商南縣人大常委會組成7人考察組,赴多地開展考察學習,深入學習了蕭山區“站點共建”“工作融合”“1艙2端5板塊”等工作經驗,舟山市普陀區沈家門街道立法聯系點的“11123”沈家門品牌,為全縣基層立法聯系點啟動建設提供有益經驗。先后邀請了縣內資深法律專家到聯絡站和民意監測點指導建設工作,組織市、縣人大代表到3個立法聯絡點開展“人大代表大講堂”,使人大代表和基層群眾深刻認識基層立法聯系點的重大意義,明晰基層立法聯系點“直通車”的職能定位。各聯絡點還通過律師、專家或“法律明白人”解讀草案內容。
商南縣人大常委會利用基層立法聯系點聯系群眾的天然優勢,聚焦群眾關注反響強烈的問題,采取集中宣講、以案釋法等形式,在3個聯絡點開展普法宣傳3次,在“云端代表聯絡站”先后對5部法律、條例(草案)進行網上征求意見,征集意見建議56條,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訴源治理工作,下沉到鄉村調解矛盾糾紛25件,提供法律援助服務6次,指導農村民調工作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