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在全縣范圍內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秦嶺山水鄉村,統籌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商南縣以廁所改造、污水處理、垃圾治理為重點,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按照宜水則水、宜旱則旱、以水為先的原則,持續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改造,實現應改盡改。健全農村戶用廁所改造長效管護機制,建立縣級管護示范站,引導農民或市場主體組建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隊伍,建立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服務體系,確保戶廁糞污無害化處理。對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進行重點治理,落實河長制向村級延伸,統籌兼顧農村河溝管控與水生態治理保護。統籌縣、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設施建設和服務,優化完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處置設施布局,采用小型化、分散式無害化處理方式,降低管護和運行成本。鼓勵引導農村建筑垃圾用于村內道路、入戶路、景觀建設等就地就近消納利用。
商南縣加強縣域統籌,整體優化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布局,從實際出發,分類有序推進村莊規劃編制,結合丹南丹北地域地貌,有序推進“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實施。持續提升農房設計建造水平,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水、電、路、氣、信、網、物流等提檔升級。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深化農村光纖網絡、移動通信網絡、數字電視和下一代互聯網覆蓋,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小城鎮發展,支持在鎮村發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把鎮村建成高水平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有效發揮聯城帶村的節點功能和紐帶作用。
商南縣以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依托縣域城鎮平臺、產業平臺、創新平臺、投融資平臺,大力發展特色經濟、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建立縣、鎮、村三級農產品流通營銷網絡,完善田間地頭、銷售市場倉儲保鮮設施,有效發揮電商平臺、物流園作用。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壯大一批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集體經濟組織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強“鏈主”企業培育,不斷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持續推進農村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培育打造一批集體經濟產業基地,建設一批年收入50萬元以上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強村。
商南縣以基層黨建為引領,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廣泛開展“十星文明戶”“身邊好人”“五美村民”“美麗鄉村·文明家園”“五美庭院”等先進典型選樹評選活動。因地制宜推動農村移風易俗,扎實推進高價彩禮、大操大辦等重點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治理,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