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陳可鑫 汪 東
深秋時節,走進商南縣城關街道任家溝社區,社區被一層薄霧籠罩,仿佛一幅水墨畫。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錯落有致的農舍上,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今年以來,任家溝社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以產業發展為強勁引擎、鄉村治理為堅實核心、環境整治為亮麗突破、鄉風文明為精神靈魂,加快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面升級。
任家溝社區堅持“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思路,大力發展綠色生態經濟。創新“黨支部+黨小組+企業+黨員+農戶”模式,新建生態茶園3400畝,先后引進沁園春、秦嶺紅、金絲茶葉等3家知名茶企;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8個,發展農家樂9家。推行“村村聯建、村企聯營、村社聯促、村戶聯動、店戶連接”利益聯結機制,把370戶群眾鑲嵌在產業鏈上,通過流轉土地收“租金”、務工掙“薪金”、入股分“紅金”、創業賺“資金”、兌補得“現金”等途徑,實現戶均年增收8000元。
任家溝社區深入推進“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設立垃圾固定投放點20個,配備垃圾車1輛、垃圾箱7個、保潔員16名,實現垃圾日產日清;鋪設污水管網3200米,實現垃圾污水全部進箱入網;增建公共廁所2座,社區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7%。全面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改造提升通村道路8.7公里、入戶路4.5公里,村莊道路農戶庭院綠化7000平方米,安裝路燈240盞,并在道路沿線布置鄉村振興主題彩繪墻,配套建設茶文化景觀小品、公共綠地、小菜園、休閑長廊等設施。優化公共服務,建成標準化社區衛生室3個、文化活動廣場4個、燈光球場1個、日間照料中心260平方米、物流綜合服務點5個。同時,推行分級負責、清單管理、考評獎懲、長效管護“四項機制”,常態化整治積存垃圾、亂搭亂建等行為,持續打造生態宜居新家園。
任家溝社區深化黨建網格與社會治理網格“雙網融合”,建立六級管理機制,將離退休的黨員、小區業委會、物業人員、志愿者等群眾自治力量納入網格,不斷壯大鄉村治理隊伍。設立“睦融鄰里”居民議事廳,共同化解矛盾糾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及時修訂完善村規民約,成立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毒禁賭會等群眾組織,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充分利用基層治理視聯網系統,全面推行積分制、清單制、網格化、數字化等治理方式。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積極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大力開展“五美庭院”“好公婆”“好兒媳”“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等評選活動,用身邊的事教育群眾,引導群眾積極向先進看齊,積極培育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