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殷世干)3月8日,筆者從商南縣科教體局了解到,近年來,商南縣科教體局堅持把深化“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擺在重要位置,緊盯師生急難愁盼,深入了解師生需求,集中解決突出問題,認真組織開展“我為師生辦實事”實踐活動,努力把好事實事辦到師生心坎上。
商南縣科教體局依據“戶籍登記為主、住房登記為輔、就業經營補充”的原則,先安排學區內戶籍與實際居住地一致的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再統籌安排戶籍與居住地分離、易地搬遷隨遷子女、就業經營等情況的適齡兒童少年入學;不斷提升教育服務理念,利用信息技術推行了網上預約、現場資料審查的新模式,全力解決了廣大群眾關心的“排隊難、繳費慢、耗時間”的系列難題。
針對部分家長群眾反映的“作業多,不會輔導、寫不完”問題,縣科教體局嚴格按照一年級和二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每天不超過60分鐘、初中不超過90分鐘的作業總量要求,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合理調控作業結構,完善作業管理辦法,為保證學生睡眠、助力“雙減”提供根本保障;將全縣義務教育學校學生作業時間控制在規定范圍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家務勞動、外出研學和社會實踐的時間增多。
嚴格按照“五個精準”要求,聚焦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家庭中有少數戶中存在返貧致貧風險問題,縣科教體局建立健全動態防返貧家庭學生就讀臺賬,精準落實學生資助,確保脫貧不穩定和邊緣易致貧戶家庭學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扎實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工作,充分利用“精準資助基層行”“教師大家訪”和“師生結對幫扶”等活動,開展困難家庭學生“一對一、點對點、面對面”的資助政策宣傳,使國家的惠民政策落到了實處,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縣科教體局認真貫徹落實人大票決民生項目,積極推動實施金絲峽鎮初級中學、清油河鎮初級中學教學綜合樓建設辦學條件提升項目;計劃優先在全縣54所農村學校實施“暖心工程”,解決1.3萬名師生取暖降溫難題;全力推進富水鎮中心小學、清油河希望小學教學綜合樓等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改善辦學條件項目,并配套改造相關設施,著力改善全縣校園整體環境,讓學生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教育環境,提升廣大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