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截至11月底,商南縣已成功創建“全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1個,省級職工書屋示范點3個、2星級母嬰關愛室3家、“司機之家”1個,城關街道總工會被授予全省首批“陜西省五星鎮工會”,富水、過風樓、湘河鎮總工會分別被授予“陜西省四星鎮工會”“陜西省三星鎮工會”等稱號。這是自去年9月商南縣開展“縣級工會加強年”專項工作以來,縣總工會不斷提升工會服務能力,取得良好成效的具體表現。
強化理論武裝。開辦“工會大講堂”,推動理論宣講進企業、進車間、進班組、進社區、進學校。開展“中國夢·勞動美——凝心鑄魂跟黨走 團結奮進新征程”等活動增強職工凝聚力。開展以全國勞模、三秦楷模張淑珍為代表的勞模事跡宣傳宣講活動,營造關注勞模、尊重勞模、學習勞模的良好氛圍。組織全縣首屆職工電影節,為2萬多名職工送映43部紅色影片。
完善組織體系。以黨建帶工建,大力推行“重點建、行業建、兜底建”模式,完善“小三級”工會組織網絡,抓好建會入會工作。通過摸底調研、宣傳政策、指導建會,最大限度地將新業態、社會組織的職工(農民工)吸納到工會組織中來。率先在建立黨支部的社會組織中建立工會,先后建立了商南聯辦醫院、景豐醫院、豐和愛幼幼兒園工會委員會等,新增工會組織12個、會員600多人,實行工會會員實名制動態管理機制,入庫會員總數保持 97%以上。指導全縣10個鎮(街道)、21個系統工聯會按期換屆,鎮(街道)、系統工會主席同級副職配備率達到96.5%。充實基層工會力量,為城關街道辦、工業園區、快遞業聯合會等6個基層工會配備專職社會化工會工作者。構建“互聯網+”職工服務體系,開展工會組織網上辦理、工會信息網上推送,穩步推進智慧工會建設。
強化陣地建設。堅持陣地建設公益性服務性方向,不斷擦亮服務職工的“工”字品牌。拓寬縣級工人文化宮、職工服務中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等縣級工會陣地建設,完善功能設施,強化服務功能。堅持“職工之家”一體化服務模式,把職工書屋、活動室、培訓室、母嬰關愛室等陣地載體融入“職工之家”建設中。采取以獎代補,推動建設“母嬰關愛室”“愛心驛站”“職工書屋”等基層工會規范化示范點40多個。
強化制度保障。印發了《商南縣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工會推動、各方參與的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工作格局。定期召開政府聯席會議,研究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開啟“工會+N”多元化維權模式,聯合人社、工商聯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執行情況檢查,累計為農民工討薪980多萬元。開展工資集體協商“要約行動”,簽訂集體合同97份。開辦普法微課堂162期,成立工會異地法律維權服務站3個,聘請法律顧問為廣大職工(農民工)免費“代言”。
強化服務提升。開展勞動技能競賽,全縣各級工會組織3000多名職工參加技能比賽、技術比武、崗位練兵等活動100多場次。深化拓寬“七送”服務品牌活動,惠及職工(農民工)8000多人次。開展工會互助保障服務活動,為1.33萬人(次)發放理賠款972萬元。依法維護女職工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為4423名女職工提供“兩癌”篩查,開展“兩癌”防治知識宣傳教育普及講座3場,贈送特殊疾病保險等服務,組織單身職工參加相親交友活動,舉辦干部職工運動會,參與職工3000多人,工會組織的凝聚力和社會影響力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