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大力整合傳承中華優秀法治文化資源,挖掘紅色法治文化豐富內涵,積極推進法治文化精品創作,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實施力度,為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法治基礎。
商南縣圍繞“商鞅封邑”法文化,加強公共普及、傳承運用、對外推廣等工作。利用中華法治文明歷史遺產,挖掘周公制禮、商鞅變法、約法三章、隋唐修律等中華傳統法治文化蘊含的法治智慧和法律文化精華,整合法律、考古和歷史等各方資源,建設集旅游觀光、普法宣傳于一體的法治文化平臺。加強紅色法治文化的保護、宣傳和傳承,依托趙川前坡嶺戰斗遺址、紅七十四師舊址、劉家花屋蘇維埃革命舊址、縣烈士陵園等紅色資源,挖掘總結黨在革命時期領導人民進行法治建設的光榮歷史和成功實踐,深化紅色法治文化體驗活動,傳承紅色法治基因,使紅色法治文化煥發新的生命力。
商南縣把法治元素融入“四大名城”建設,推動法治文化與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地方文化、行業文化、企業文化融合發展,全縣建設一個標準規范的法治宣傳教育中心,在鎮(街道)打造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法治文化廣場,每個單位建一個法治宣傳室(角),上下聯動,打造一批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的區域性法治文化陣地。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持續打造法治文化一條街、法治文化景區、法治創建示范點和“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田”,努力實現每個鎮(街道)至少有一個普法宣傳場所、每個村(社區)至少有一個法治文化宣傳欄。加快“法治融屏”建設,發揮新技術新媒體優勢,擴大法治宣傳教育覆蓋面。
商南縣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熏陶作用,加大征文、書畫、視頻、手工、歌舞、曲藝、語言、公益等優秀法治文藝作品創作,不斷適應人民群眾對法治文化的新期待新需求。以秦腔、秧歌、商南民歌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組織創作一批有影響的法治文化精品,打造富有特色的法治文化名片。組建“八五”普法文藝宣傳隊,組織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藝團體開展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推動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