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今年以來,商南縣堅持以打造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區為契機,充分利用智能化技術和方式,積極推動基層治理“上線”“進網”,精細化做優服務,著力構建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商南縣結合“智慧商南”“雪亮工程”,建立大數據平臺和視聯網可視系統,建成縣級基層社會治理工作總指揮部、鎮辦指揮部、村(社區)指揮所,開發安裝縣、鎮、村、組、片“掌上通”APP,實現縣總指揮部可隨時利用視聯網信息平臺直接到鎮辦、村(社區)、片長的上下聯通、可視調度。全縣所有家庭推行放心戶等候“在線服務”、關心戶開展“一線服務”、連心戶時刻“熱線服務”,組織各方力量和片長定期上門走訪,做到“綠色門前放心行、黃色門前停一停、紅色門前要上心”。開通縣、鎮辦、社區三級微信公眾平臺,開發“微心愿”、在線預約、志愿服務等功能模塊,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立體化、“零距離”服務。
商南縣引進社會力量,以低息或無息方式出租閑置陣地,以低于市場價格提供日間照料、幼兒托管、中介咨詢、就業咨詢等服務。建立標準化創業中心、社區工廠,通過勞務輸出轉移、公益性崗位安置、社區工廠吸納、項目企業務工、自主創業帶動等方式,有效解決搬遷居民就業增收等問題。大力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范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社區實踐站,組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2000多場次,參與群眾近5萬人,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在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中推行“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實行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四方聯動”機制,通過召開民情懇談會、事務協調會、工作聽證會和成效評議會,集中研究解決用水用電、鄰里矛盾、私搭亂占等問題620件,實現物業服務功能與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充分融合。同時,推行縣直單位聯系包抓“三無”小區治理工作,縣直單位與包抓小區結成共建對子;建立“居民吹哨、單位報到”服務制度,建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需求臺賬,向黨建共建聯合會“吹哨”,聯合會根據問題性質和管理權限定向派單,協調縣級職能部門幫助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