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代緒剛 余海龍)今年以來,商南縣搶抓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機遇,實施“五心”工程推進“組團式”幫扶工作,推動實現優勢互補、發揮最大效能。
實施“紅心”工程,強化組織領導。商南縣成立“組團式”幫扶工作領導小組,分別成立教育、醫療和科技特派團3個單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出臺教育、醫療和科技特派團3個方案,統籌三項幫扶一體推進。
實施“同心”工程,健全機制管理。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研判解決問題、安排部署任務。建立工作紀實制度,對幫扶干部人才實行工作紀實管理,紀實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等次評定依據。建立實際晾曬制度,每年組織開展一次現場觀摩交流或專題研討,對幫扶學校、醫院和科技特派團產業組工作成果逐一在縣級媒體集中晾曬,促進互學互鑒、共同提升。
實施“連心”工程,結對培養幫帶。實行一名縣級領導聯系服務、一個部門對口服務保障、一個地方團隊配合“三個一”工作機制,擇優選取本地龍頭企業和縣高級中學、縣職教中心、縣醫院配合“組團式”幫扶專家做好幫扶工作。同時,實行“團隊帶團隊”“師傅帶徒弟”,科技特派團幫扶專家結對培養24名本土農技人才,開展產業技術培訓17場次420多人次;教育幫扶專家培養幫帶本土教師256名,開展培訓交流21場次2289人次;醫療幫扶專家結對培養15名本土醫師,開展培訓25場次300多人次。
實施“匠心”工程,務求工作實效。建立需求清單,定期征集產業技術、教育專家人才、醫療專家人才需求,同步建立需求清單并實行動態調整。建立任務清單,制定教育、醫療和科技特派團“組團式”幫扶專家年度工作計劃,明確每名幫扶專家人才的工作任務和完成時限。建立幫扶成果清單,制定“組團式”幫扶專家幫扶成果清單,印發至每名幫扶專家,年底匯總幫扶成果。截至目前,科技幫扶專家來商南開展現場調研指導7次,聯系產業基地8個、企業11家,解答產業技術問題47條,引進食用菌新品種11個、狝猴桃新品種1個,幫助研制茶產品3個,開展茶葉瓶頸技術攻關3項;教育幫扶專家協助健全完善制度17項,建立教研平臺14個,外派9名教師交流取經;醫療幫扶專家開展手術示教30多次、業務培訓34場次、疑難病例討論20多次,實施腹腔鏡輔助下根治性全胃切除術等新技術新項目10項。
實施“暖心”工程,做優服務保障。研究制定《商南縣教育、醫療和科技特派團“組團式”幫扶干部人才服務保障辦法(試行)》,設立專項資金,組建“組團式”幫扶專家臨時黨支部,明確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和其他相關縣級領導聯系以及牽頭單位班子成員結對聯系服務幫扶干部人才,高標準建成科技特派團專家工作站4個、名師工作室5個、名醫工作室1個,對新批次教育、醫療人才按每人2000元標準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將幫扶專家納入商南旅游景區VIP會員享受免費賞景服務,對所有幫扶專家每年組織一次健康體檢、購買一份意外傷害險、開展一次走訪慰問、擇優通報一批“優秀幫扶團隊”“優秀幫扶團員”,鼓勵激勵幫扶專家在商南安身安心安業。